枫桥夜泊——关于古风诗词的演讲经典篇目
徐亚凤 2025-10-10 09:15
浏览
次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本诗是一首羁旅诗。诗人张继千安史之乱后途经寒山寺时所写,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意象勾勒出了一幅江南深秋夜景图,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朗诵时,需发挥想象力, 在脑海中勾勒出画面,将诗中景象通过声音变化表现出来。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整体语调应体现出愁苦感。
朗读者:王译萱
中央电视台外景主持人
《枫桥夜泊》解析
张继的《枫桥夜泊》是唐诗中“以景蕴愁、以声衬寂”的羁旅诗典范。全诗四句仅二十八字,却以“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钟声”等意象,勾勒出江南深秋夜半的清冷图景,既写尽旅人的孤寂,更藏着乱世中无依的忧思。诗人未着一字直抒“愁”,却让“愁眠”的心境渗透在每一处景致、每一声声响中,让“枫桥夜景”与“羁旅之愁”浑然一体,成为跨越千年仍能引人共情的“愁思绝唱”。
开篇“月落乌啼霜满天”,以“月、乌、霜”三个意象开篇,瞬间奠定“清冷孤寂”的基调。“月落”点明时间——夜半之后,月亮已西沉,夜色正浓,既写实时间的流转,更暗喻“光明渐隐”的怅然;“乌啼”打破夜的寂静——乌鸦的啼叫声在空旷的夜里格外凄厉,不似鸟鸣的清脆,反而透着几分悲凉,以“有声衬无声”,让夜色更显幽深;“霜满天”则写秋夜的寒意——寒霜弥漫在天地间,既写实深秋的寒冷(触觉),更以“霜”的冰冷感,映射诗人内心的寒凉(心境)。这一句没有直接写“愁”,却通过“月落的暗、乌啼的悲、霜天的寒”,将羁旅的孤寂与深秋的清冷交织,让“愁”的氛围悄然弥漫。朗诵时需调动“画面感”,语调沉缓,“月落”读得绵长,模拟月亮西沉的缓慢;“乌啼”稍作重读,突出啼声的凄厉;“霜满天”的“霜”字带着冰冷的质感,气息轻缓却透着寒意,让听者仿佛置身于寒霜弥漫的秋夜,感受那份深入骨髓的清冷。
“江枫渔火对愁眠”,承接前句的“夜景”,聚焦“江枫”与“渔火”,将“愁”从“氛围”落到“人”的心境上。“江枫”写江边的枫树——深秋时节,枫叶已红,却在夜色中只剩模糊的轮廓,不似白日的绚烂,反而透着萧瑟;“渔火”写江上的渔舟灯火——零星的火光在江面上闪烁,忽明忽暗,既显江面的辽阔,更衬出旅人的孤独(千万渔火,却无一处为自己而亮);“对愁眠”是全诗的“情眼”,“对”字极妙,既指“江枫渔火”与“愁眠之人”相对望,也暗指“愁绪”与“不眠”相伴随——诗人因满心愁绪,对着江枫渔火辗转难眠,“愁”是“不眠”的原因,“不眠”是“愁”的具象表现。朗诵时需将“愁”的心境融入声音,语调较前句更显低沉,“对愁眠”的“愁”字稍作停顿,气息滞缓,传递出“愁绪难遣、辗转难眠”的状态,让“人”与“景”的愁绪相互呼应,不再割裂。
“姑苏城外寒山寺”,笔锋一转,从“眼前之景”转向“远方之地”,为“愁眠”增添了“时空的辽阔感”。“姑苏城”点明地点(今苏州),让“枫桥夜泊”有了具体的地理坐标;“城外寒山寺”则将视角拉远——诗人在江上的客船中,遥想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寒”字既呼应前文的“霜天”(寺庙在深秋中透着寒意),也暗合“心寒”的心境(乱世漂泊,无家可依,内心如寺庙般清冷)。这一句看似在写“寺庙”,实则是诗人在“愁眠”中对“安稳”的隐约向往——寺庙是修行之所,象征着“宁静与归宿”,而自己却只能在客船中漂泊,这份“向往与现实的落差”,让愁绪更添一层。朗诵时语调可稍作平缓,“姑苏城外”读得悠远,模拟对远方寺庙的遥望;“寒山寺”的“寒”字轻读,却透着清冷,让声音中藏着“渴望归宿却不得”的怅然。
结尾“夜半钟声到客船”,以“钟声”收束全诗,将“愁绪”推向极致,余味悠长。“夜半”重申时间的幽深,此时万籁俱寂,唯有钟声响起;“钟声”是全诗最具穿透力的意象——寒山寺的钟声穿越夜色,飘到江上的客船,既写实钟声的悠远(听觉),更以“钟声的庄严”反衬“旅人的孤寂”:钟声是寺庙的“秩序与安稳”,而客船是“漂泊与无依”,一静一动、一稳一漂,对比间更显诗人的愁苦;同时,钟声也暗含“警醒”之意——在乱世中,这声钟声仿佛是对“无归宿”的叩问,让诗人的家国之忧、羁旅之思愈发浓烈。朗诵时需突出“钟声的穿透力”,气息绵长,“到客船”的“到”字尾音拉长,模拟钟声从远方飘来、萦绕不散的感觉,做到“声断情不断”,让愁苦之情随钟声一同,在夜色中久久回荡,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从创作背景来看,《枫桥夜泊》写于安史之乱后,彼时唐朝由盛转衰,张继历经战乱,漂泊江南,途经枫桥时写下此诗。诗中的“愁”,早已不只是单纯的“羁旅之愁”,更藏着对家国残破的忧虑、对个人前途的迷茫、对乱世中“无家可归”的恐惧。正因这份“大时代下的个人愁绪”,诗歌才更具厚重感——它不是一个人的孤独,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即便今日读来,每当我们在深夜中感到孤独、在漂泊中感到迷茫,读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依然会被那份跨越千年的“愁”击中。这便是《枫桥夜泊》的魅力:它以最简洁的景致、最朴素的语言,写尽了人类共通的“孤寂与无依”,让每一个在夜色中难眠的人,都能在诗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也找到对“归宿”最深的渴望。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