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科学,人可造神(节选)——关于今天的演讲经典篇目
绿萝 2025-05-15 14:19
浏览
次
最初宣传本次活动时,说它是一场辩论,这只是因为来此演讲让我有点儿担心,我没想到会有时间做任何准备,并且,在这么一屋子杰出人物中间,我想:“作为一个外行,我得说什么呢?”所以我打算安排一场辩论。
但来这儿几天后,我意识到,你们只是一群普通小子!这里充满了各式观点,通过和人谈,听人谈,我也吸取了很多新思想,所以我想,我要做的就是站起来与自己进行一场争辩。我要说一阵子了,希望我讲的足以启发、激励大家发表意见,最后,爆发一场扔椅子大战。
进入我想初探的正题之前,我要提醒你们,我讲的东西有时会有些云里雾里,因为很多事都是我今天现听现想的,所以有时会有点儿走题吧。今天早些时候,我曾告诉别人,我有一个4岁的女儿,在她两三周大的时候,我饶有兴致地观察着她的面部表情,突然,我意识到了以前没人想到过的事情--她像计算机一样在重启。
用水干许多事情;表哥优积也在,他抓到了一头猛玛象,猛犸象很有用,你可以吃它的肉,穿它的皮,用它的骨头制作武器,抓其他猛犸象。我的意思是,这是一个美好的世界,这个世界很精彩。
但有一刻,我们的祖先思索着,他心想:“啊,我生活的世界真有意思。”然后,他问了自己一个陷阱般的问题,这个问题完全没有意义,又极其错误。但他这种人本质如此,他进化成了这种人,正因为有这种特殊的想法,他这种人才能兴旺昌盛。制造工具的人看着他的世界,说道:“那么,是谁创造了这个世界?”谁创造了这个世界?一你能看出为什么这是个陷阱般的问题。早期人类思索着:“据我所知:只有一种生物能这么做,那么,制造出所有这一切的定是一个更大、更强、还隐身的我的同类,而且,因为我比较强壮,能做所有这些事情所以他也极可能是个男性。”这样,我们就有了神的观念。然后,因为我们制作东西时,总打算用这个东西来做一些事情,早期人类自问'如果他创造了世界,他为什么创造世界?”现在,真正的陷阱出现了因为早期人类在想:“这个世界很适合我,这世上的一切抚养我、哺育我、照料我,对,这个世界正适合我。”然后,他不可避免地得出了以下结论:不管谁创造了世界,创造世界是为了他。
我们都知道,未来的某个时刻,宇宙将会终结,另一时刻--这个时刻远远早于宇宙终结,但也不是近在眼前,太阳会爆炸。对于这件事,我们一方面觉得还有很长时间来担心,但另一方面,没有紧迫感本身就很危险。看看2000年1月1日预计会发生什么,不要装不知道,已有警告说这个世纪就是世界末日!我想如果要活得长久,我们就应该开阔眼界,看清我们是谁,我们在这里做些什么。
無H料州卡益食个Ж咂中学
我们看世界的视角有些奇特。事实上,我们住在一个重力深井的最低部,一个满布石油、绕着约14484千米外的核能火球运动的地表上,而我们却觉得这很正常,这着实是我们视角不正的一个显著表现,但学术史上,我们已做了很多事情来慢慢纠正我们的视角,改正错误观点。奇特的是,很多这类事情都源于沙子。
用沙子,我们制作玻璃,用玻璃,我们制作镜片,用镜片,我们制作望远镜。伟大的早期天文学家哥白尼、伽利略和其他一些人把他们的望远镜对准了天空,发现宇宙和我们的预期有惊人的不同。前人认为我们的世界占宇宙的大部分,围绕世界的只有一些微小星光。而观测结果与之相差甚远--人们花费了好长时间才接受这个结果--世界仅仅是围绕一个小核能火球旋转的微小颗粒,这个小火球是几百万、数百万个组成这个星系的火球之一,我们的星系又是几百万或是几十亿个组成这个宇宙的星系之一,以此类推,我们还可能面对一种可能性,即有数十亿个宇宙存在的可能性。了解这些后,认为宇宙是属于我们的观点才得到了一点纠正。
如今,相信大家都会同意,科学和科学方法的提出是最有威力的学术思想,最具力量的思考、调查、理解和挑战周边世界的框架,而且出科学与科学方法的前提是任何观点都要受到攻击。若一个观点经受得住攻击,它就可以多存活一天,继续战斗,若它经受不住,就只能走向灭亡。
宗教好像并非如此。它有些核心思想,我们称之为神圣、不可侵犯什么的。不管我们赞成与否,此类说法我们都相当熟悉,连考虑一下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都会觉得有些奇怪,因为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你不允许对这个思想或概念说任何坏话,就是不准。为什么?因为不准!”
若你们回想一下动物进化,上述观点很像是一只长了硬壳的动物比如说乌龟。长硬壳是一种很好的生存术,因为什么也刺不穿它。或者说这很像一条毒鱼,什么也不能靠近它。如此一来,这些动物远离了生存威胁,就可以茁壮成长。说到一种观念,如果我们想:“这是一个受神圣和圣洁庇护的思想”,是什么意思?我们习惯了不去挑战宗教思想,但你们理智地看待它时,会发现宗教思想和其他思想没什么不同没理由不接受论辩,除非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达成共识,认为宗教思想就是不应该受到辩驳。
有本书很有意思,不知道这儿有没有人读过,这本书叫作《地球人》,是一位叫约翰·瑞德的前牛津大学人类学家写的,书中介绍了……我还是先说一下前面的,给你们介绍一下整本书的内容。这本书是一本系列研究,研究了相对孤立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世界各类文化,这些文化是在岛上、山谷中或是别的什么地方发展起来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它们当成独立的试管案例。由此,你们可以看出,环境和周边条件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文化的形成。这是一本引人人胜的系列研究著作。
此刻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个介绍巴厘岛文化和经济的案例,巴厘岛是一个面积小、人口多的岛屿,居民靠大米为生。如今,大米是一种十分高效的粮食作物,你可以在相对狭小的空间里种很多大米,但种大米也是劳动密集型活动,需要那儿的居民紧密合作,如果小岛上人口众多,大家又都需要这份收成,就更离不开人们的通力合作。
现在,人们看待巴厘岛的大米种植方式时,会觉得非常诧异,因为它极具宗教性。巴厘岛社会的各个角落都渗透着宗教。巴厘文化中,人人都被小心翼翼地界定了身份、地位和在生活中的角色。这一切都是由教堂规定的。他们有奇特的日历和一套怪异的风俗礼仪,其中规定得都很详细,而且奇怪的是,这些日历和礼仪在提高大米产量方面极其有效。
揪用佃卡益亩”个水唾中学三
20 世纪 70年代,人们进人巴厘岛,发现如何收大米是由寺日历决定的,这看起来荒谬得很。因此,他们说道:“别管寺日历了,我们能帮你们提高大米收成,就算你们现在干得很好的时候,也远远比不上我们的产量。用这些杀虫剂,用这个日历,做这个,做那个,还有另一个。”这样,他们开始行动了,两三年间,大米产量急剧增加,但掠食者、猎物、害虫的平衡被彻底打破。很快,大米产量又急剧跌落,巴厘人说:“去他的吧,我们要恢复寺日历!”他们重建了原有的制度,然后一切又完美地运作起来。
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大米收成靠宗教是很愚蠢的,因为宗教是一种荒谬无理的东西,巴厘岛人应该有能力更合理地保障大米收成才对但他们也可以这样说我们:“你们的文化和社会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那是虚的,你们为什么不于脆摆脱金钱体系,直接与彼此合作呢?”我们清楚这行不通!
因此,我的论点是,随着我们愈发了解科学,我们需要牢记,先前用来充斥整个世界的那些虚物身上,可能有些功能值得我们去理解,有些功能的基本成分值得我们去保留,不要把它们不分良莠,一并扔掉。即使我们刚开始可能接受不了它们存在的理由,但它们的存在很可能基于许多现实原因或别的什么类似原因。我怀疑,随着我们一步步走进数字或虚拟生活领域,将会有越来越多出人意料的生活特性出现,这些特性就产生于眼下发生的事件当中。有一种现象与这种现象极其相似,那就是我们创造周边事物、去影响和塑造生活、来保证我们能共同生活劳动的现象。因此我认为,虽然没有真正的神,却有人造神,最好牢记这点。以上就是我的论点,你们现在可以随便扔椅子了!
--道格拉斯·亚当斯剑桥麦格达伦学院1998年9月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