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账号

二维码 微信扫描关注

龟虽寿——关于古风诗词的演讲经典篇目

徐亚凤 2025-10-10 09:29 浏览

龟虽寿

[唐]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伙杨,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的这首哲理诗朗诵的难点在于既要情感真挚,又要不失理性。开头四起兴说理,语气沉着。“老骥伏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四激昂而坚定,表现出曹操年过五而壮志不减的霸气,是全诗的诗眼。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四稍稍收敛,深沉委婉,表现出英雄温暖的一面。最后两感溉表达的是愉悦豪迈,乐感强,上口易读。

朗读者:朱卫东

中央厂播电视总台播音指导

《龟虽寿》解析

曹操的《龟虽寿》是东汉末年极具“英雄气魄与哲理深度”的乐府诗名篇。全诗以“生命”为核心,从“神龟腾蛇终有尽时”的自然规律起笔,转而抒发“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豪情,最终落脚于“养怡永年”的生命智慧,既打破了传统咏寿诗的消极叹惋,更将英雄暮年的壮志、对生命的清醒认知与积极的人生态度熔于一炉,字里行间满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霸气与“直面生死”的豁达,成为建安文学“慷慨悲凉”风格的经典代表。

开篇“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以“神龟”“腾蛇”两种象征“长寿与神通”的意象起兴,开篇即破“长生不老”的虚妄,奠定“理性沉着”的基调。“神龟虽寿”先肯定神龟的长寿特质——古人视神龟为通灵长寿之物,却以“犹有竟时”转折,点明即便长寿如神龟,终有生命终结之日;“腾蛇乘雾”描绘腾蛇的神通——腾蛇能驾雾飞行、变幻莫测,却以“终为土灰”收束,指出再神通的生灵,最终也会化为尘土。这四句没有刻意渲染悲凉,而是以“自然规律”的客观陈述,展现曹操对生命的清醒认知:生死是万物常态,即便是“神物”也无法超脱,这份“直面生死”的理性,为后文“壮心不已”的豪情做了铺垫。朗诵时需语气沉着平缓,语调庄重,“虽寿”“乘雾”稍作停顿,“竟时”“土灰”二字读得沉稳有力,不悲不喜,传递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接纳,避免消极颓丧。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笔锋一转,从“自然规律”转向“人的精神”,以“老骥”喻“烈士”,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成为流传千古的“诗眼”。“老骥伏枥”描绘老千里马虽伏在马槽旁,却仍有“志在千里”的雄心——“老骥”是曹操对自身的隐喻(彼时他已年过五十,平定北方后仍有统一天下的抱负),“伏枥”是现实处境的谦称,“志在千里”则是精神层面的宣言,打破“年老必衰”的刻板认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直接抒怀,“烈士”不是现代语境中的“牺牲者”,而是指“有壮志、有气节的志士”,即便步入暮年,建功立业的雄心也从未消减。这四句以“物”喻“人”,将“老”的现实与“壮”的精神形成强烈对比,既显英雄的霸气,更藏“不服老、不认输”的生命张力。朗诵时需彻底转变语调,从“沉着”转为“激昂坚定”,语速稍快,“志在千里”“壮心不已”八字读得铿锵有力,“千里”“不已”尾音上扬,模拟志向的高远与决心的持久,传递出曹操“老当益壮”的豪情,让声音中满是“气吞山河”的气势。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承接前文的“壮心”,转入对“生命长度与质量”的哲理思考,语调从“激昂”转为“深沉委婉”,显露出英雄“温暖清醒”的一面。“盈缩之期,不但在天”打破“生死由天定”的宿命论——曹操承认天命对生命长度的影响,却更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则给出“延年益寿”的路径,“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愉悦”,不是追求“长生”,而是通过积极的生活态度,让生命更有质量、更长久,以便有更多时间实现“志在千里”的抱负。这四句没有空泛的说教,而是将“壮志”与“养生”结合,既显英雄的务实,也藏着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度,而在于是否能在有限时间里实现抱负。朗诵时需放缓语速,语调温润深沉,“不但在天”的“不但”二字稍作强调,传递出“人定胜天”的积极信念;“养怡之福”读得柔和,体现对生命的珍视,让声音中透着“英雄的温情”,与前文的霸气形成互补。

结尾“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乐府诗的常规结句(多用于配乐演唱时的感叹),却在本诗中与“壮心”“哲理”完美融合。“幸甚至哉”是曹操的由衷感叹——庆幸自己能在暮年仍有“壮心”,能清醒认知生命、积极追求抱负,这份“幸运”不是偶然,而是英雄自我砥砺的结果;“歌以咏志”则点明创作主旨,将满腔豪情与生命哲思化作诗歌,既是自我激励,也是对天下志士的感召。朗诵时需回归“愉悦豪迈”的语调,乐感鲜明,“幸甚至哉”读得畅快,“歌以咏志”的“咏志”二字掷地有声,让全诗在“豪情满怀、信念坚定”的余味中收尾,仿佛能看见曹操立于军帐之中,举杯高歌、壮志凌云的英雄形象。                   

从创作背景来看,《龟虽寿》写于曹操北征乌桓胜利后,彼时他已统一北方,离“统一天下”的目标更近一步,但也已年过五十,步入暮年。诗中的“老骥伏枥”既是对自身处境的写照,也是对麾下将士的激励;“养怡永年”既是对生命的理性认知,更是对“完成统一大业”的迫切渴望。曹操没有像一般文人那样叹老悲秋,而是以“英雄的视角”重构“暮年”的意义——暮年不是终点,而是“壮心”继续燃烧的新阶段,这份“积极进取、直面生死”的精神,正是这首诗超越时代的关键。 即便今日读来,我们依然能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中汲取力量——无论是面对年龄的增长,还是人生的困境,这份“不服老、不认输”的豪情,这份“直面现实、积极进取”的态度,都能激励我们坚守初心、勇毅前行。这便是《龟虽寿》的魅力:它不仅是一首“咏寿诗”,更是一曲“英雄的生命赞歌”,让每一个心怀理想的人,都能在诗中找到直面人生、追求卓越的勇气。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古风诗词

欢迎加我的微信号交流

搜索
同类文章
友情链接
关于 商务 项目 联系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云南守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19003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