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关于古风诗词的演讲经典篇目
徐亚凤 2025-10-11 15:36
浏览
次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却又句句饱含深意。朗诵时,开头两句,情绪饱满,表现出“沉醉”的兴奋之情。“误入”两字需着重强调,最后一句两个“争渡”,语势呈上山类,表现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戛然而止,注意朗诵时气息的控制,暮、路、处、渡、鹭要字正腔圆、归音到位。
朗读者:戴萱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任播音员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解析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宋词中“以浅语写童趣、以短章藏欢情”的闺阁佳作。全词仅三十三字,却以“忆昔”为线索,从“溪亭日暮”的场景切入,以“沉醉忘归”的憨态、“误入藕花”的意外、“争渡惊鹭”的灵动层层递进,将少女时期的欢畅与天真定格在文字间。词中无华丽辞藻,却每一句都如动态画面般鲜活,既藏着“沉醉不知归路”的随性,也透着“惊起一滩鸥鹭”的雀跃,成为跨越千年仍能让人感受“青春欢趣”的经典小令。
一、开篇:“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忆昔中的欢畅,藏着少女的随性
“常记”二字开篇,直接点明这是一场“回忆”,带着“时时想起、难以忘怀”的珍视感,瞬间将读者拉入词人少女时期的美好时光。“溪亭日暮”勾勒出回忆的底色——夕阳西下时,溪边的亭子旁,光线柔和、景致清幽,这是少女欢聚的背景,没有喧嚣,只有自然的静谧与时光的悠然。
“沉醉不知归路”是开篇的核心,也是少女情态的鲜活写照。这里的“沉醉”,既可能是饮酒后的微醺,更可能是“沉醉于溪亭美景、欢聚之乐”的忘我——因太过尽兴,连回家的路都忘了。“不知归路”没有丝毫焦虑,反而透着“不管不顾”的随性:反正天色尚晚、兴致正浓,迷路又何妨?这份“不循常规”的憨态,恰恰是少女天真烂漫的最好证明。
朗诵这两句时,需抓住“情绪饱满”的核心,语调轻快上扬,带着回忆的暖意。“常记”读得轻柔,传递“珍视回忆”的温情;“溪亭日暮”稍作停顿,让画面感自然浮现;“沉醉不知归路”的“沉醉”二字重读,“不知归路”读得随性洒脱,模拟少女“尽兴忘忧”的兴奋,避免刻意沉重,让欢畅感扑面而来。
二、承转:“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归途的意外,藏着自然的惊喜
“兴尽晚回舟”承接前文的“沉醉”,写欢聚后的归途:兴致褪去时,才乘着小船往回走,“晚”字既呼应开篇的“日暮”,也暗喻“欢聚时光漫长,不知不觉已至深夜”,透着“意犹未尽”的怅然,却为后文的“意外”埋下伏笔。
“误入藕花深处”是全词最富画面感的转折。“误入”二字是关键,不是“刻意前往”,而是“偶然闯入”——或许是夜色朦胧看不清方向,或许是小船随波漂流,竟不知不觉划进了藕花(荷花)茂密的深处。“藕花深处”是极美的意象:满池荷花盛放,荷叶层层叠叠,小船在花叶间穿行,花香萦绕鼻尖,这份“意外闯入”的美景,比刻意寻觅的景致更添惊喜,既显自然的灵动,也藏着少女“误入仙境”的雀跃。
朗诵这两句时,需突出“误入”的意外感。“兴尽晚回舟”读得平缓,传递“意犹未尽”的淡然;“误入”二字着重强调,带着“恍然大悟”的轻浅笑意;“藕花深处”读得舒缓,模拟小船在花叶间穿行的悠然,让听众仿佛能看见满池荷花、一叶扁舟的清新画面,感受那份“不期而遇”的自然之美。
三、收尾:“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慌乱中的灵动,藏着瞬间的雀跃 “争渡,争渡”是词中最富动态的叠用,以急促的重复,将情绪从“悠然”转为“焦灼”——身处藕花深处,夜色渐浓,小船难以驶出,少女情急之下,连声呼喊“快划出去!快划出去!”。两个“争渡”不仅是语言的重复,更是动作与心境的叠加:前一个“争渡”是急切的呼喊,后一个“争渡”是慌乱的动作,语势呈“上山类”攀升,让“急于脱困”的焦灼感瞬间拉满,却不显狼狈,反而透着少女的鲜活与率真。
“惊起一滩鸥鹭”是焦灼后的意外之喜:急促的划水声与呼喊声,惊动了栖息在水边沙洲上的鸥鹭,成群的水鸟扑棱着翅膀飞起,在暮色中划出一道灵动的弧线。这一句没有写“争渡”的结果,却以“惊起鸥鹭”的画面收尾,既暗喻“小船最终驶出了藕花深处”(否则无法惊动滩上的鸥鹭),更以“水鸟惊飞”的灵动,为这场“归途意外”画上一个充满生机的句号——慌乱过后,留下的不是狼狈,而是“惊飞鸥鹭”的难忘记忆。
朗诵这两句时,需精准控制语势与气息。“争渡,争渡”语速加快,语势逐渐上扬,传递“焦灼急切”的情绪,第二个“争渡”比第一个更显急促;“惊起一滩鸥鹭”则稍作放缓,“惊起”二字重读,“鸥鹭”二字尾音拉长,模拟水鸟群飞的开阔感,同时注意“渡”“鹭”等字的归音到位,做到字正腔圆,让“慌乱后的雀跃”自然流露,使全词在灵动的画面中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从创作背景来看,这首词大概率写于李清照少女时期(未出嫁前)。彼时她生活在济南,家境优渥,无需为生计操劳,时常与友人游赏宴饮,享受着无忧无虑的青春时光。词中的“溪亭”“藕花”“鸥鹭”,都是她家乡常见的景致;“沉醉忘归”“误入藕花”“争渡惊鹭”,则是她少女生活的真实写照——没有婚后的家国之愁,只有纯粹的欢畅与天真,这份“不掺杂质的快乐”,让这首小令格外动人。
即便今日读来,我们依然能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中,想起自己青春里“尽兴忘忧”的瞬间;从“误入藕花深处”中,感受“意外邂逅美好”的惊喜。这便是《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魅力:它以最简短的文字,定格了最鲜活的青春欢趣,让每一个读者都能在词中,找回那份“不管归途、只享当下”的天真与洒脱。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