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账号

二维码 微信扫描关注

饮酒·其五——关于古风诗词的演讲经典篇目

徐亚凤 2025-10-11 15:31 浏览

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本诗以平淡之语,写秋日晚景,叙归隐之乐,道生活哲理,既富于情趣,又具有理趣,达到了情、景、理的统一。尤其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几句,清悠淡永,有自然之味,更是精华所在。这首诗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后六句为第二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朗诵时,需要把握前后两层的转变,重点表现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朗读者:乌丹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之声主持人

《饮酒·其五》解析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是魏晋诗歌中以田园抒真意、以平淡见风骨的隐逸诗典范。全诗十句仅五十言,却以结庐人境的寻常开篇,用心远地偏的哲理破题,再以采菊见山的鲜活绘景,终以欲辨忘言的通透收尾。诗中无华丽辞藻,无激烈抒情,却将归隐之乐”“自然之美生命真意熔于一炉,既写尽田园生活的清幽恬淡,更藏着诗人超脱世俗、坚守本心的高洁人格,达到情、景、理的完美交融,成为跨越千年仍能让人静心体悟返璞归真的精神范本。

一、前四句:破,写世俗挣脱后的澄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为诗的第一层,以设问形式切入,从居住环境转向内心境界,点出归隐之乐的核心不在地偏,而在心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开篇即造反差——诗人将房屋建在人群聚居之地(人境),却听不到象征世俗应酬的车马喧人境热闹的具象,无车马喧清净的写照,一间,既显田园生活的质朴,更暗喻诗人身处世俗却不被世俗裹挟的超脱。这里的无车马喧不是物理上的隔绝,而是心理上的屏蔽,仿佛外界的喧嚣都被一道无形的屏障挡住,只留内心的平静。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以设问作答,直击核心——何能尔(为何能如此)的追问,引出心远地自偏的答案:只要内心远离世俗的功名利禄(心远),即便身处热闹的人境,也如住在偏远的山林般清净。心远地偏,这一句将外在环境内在心境的关系彻底颠倒,道破真正的归隐是心灵的归隐这一深刻哲理,为后文的采菊见山埋下精神伏笔。

朗诵这一层时,需语调平和舒缓,带着举重若轻的通透感。结庐在人境读得平实,显居住环境的寻常;而无车马喧字稍作停顿,传递意外的清净问君何能尔可带轻微的疑惑语气,引出答案;心远地自偏则读得笃定,心远二字稍作重读,凸显内心境界的核心作用,让听众感受到诗人挣脱世俗后的澄明心境。

二、后六句:融,绘田园晚景中的真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为诗的第二层,从说理转向绘景,再从绘景升华为悟理,将田园之美与生命真意无缝衔接。

1. 景:采菊见山的悠然,藏着最本真的生活情趣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田园意象,短短十字,却将诗人的闲适与自然的静谧写得活灵活现。

采菊东篱下是日常的劳作,却无劳作之苦——采菊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赏玩或自酿菊花酒,透着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恬淡;东篱是房屋东边的篱笆,一个极普通的方位词,却因采菊的动作,成了隐逸闲适的象征,仿佛那片篱笆下,藏着诗人最自在的生活状态。

悠然见南山悠然二字是灵魂——它不是刻意去看,而是不经意间抬头望见,既写诗人的从容不迫(采菊时的专注让他忘了周遭,抬头时才惊觉南山在眼前),也写南山的静谧悠远(仿佛南山一直在那里,静静等待与诗人的相遇)。字比”“更显自然,没有刻意的追寻,只有偶然的邂逅,这份不期而遇的美好,恰是田园生活最动人的情趣。

朗诵这两句时,需语调轻快柔和,带着沉浸其中的悠然。采菊东篱下读得舒缓,模拟采菊动作的从容;悠然见南山悠然二字拖长音,字稍作轻扬,传递意外相逢的欣喜,让听众仿佛看见诗人手持菊花、抬头望山的闲适身影。

2. 境:山气飞鸟的和谐,显自然生命的节律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承接见南山,将视角从东篱拉向南山晚景,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山气日夕佳写山间的雾气——傍晚时分,山间的云气缭绕,在夕阳的映照下更显柔和美好,日夕点明时间(黄昏),字直接抒发对晚景的喜爱,既写自然之美,也暗喻一天将尽时的安宁,与诗人的心境相契合。

飞鸟相与还写归巢的飞鸟——成群的鸟儿相伴飞回巢穴,相与还三字透着归属感,飞鸟归巢是自然的节律,仿佛在暗示万物都有自己的归宿,人也应回归本心。这一句没有写,却以飞鸟,让诗人的归隐有了自然的依据:如飞鸟归巢般回归田园,是顺应生命本真的选择。

朗诵这两句时,需语调平缓悠远,带着静观自然的平和。山气日夕佳字读得温润,传递对晚景的欣赏;飞鸟相与还相与还读得连贯,模拟飞鸟成群归巢的动态,让听众感受到自然生命的和谐与安宁。

3. 理:欲辨忘言的通透,悟生命本质的真意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收束全诗,从绘景转向悟理,却以忘言的方式,将生命真意的玄妙与通透推向极致。

此中有真意此中,既指南山晚景,也指田园生活,更指内心的澄明境界——诗人在自然与生活中感受到了真意(生命的本质、生活的真谛),这份真意摆脱功名利禄后的自由”“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安宁”“坚守本心的纯粹,却难以用语言精准描述。

欲辨已忘言不是无法言说,而是不必言说——当内心真正沉浸在自然与真意中时,语言反而成了束缚,那些微妙的感受、深刻的领悟,早已超越了文字的范畴,只能用心体会。这种忘言不是词穷,而是悟透后的通透,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境界,让全诗的哲理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可感可知的生命体验。

朗诵这两句时,需语调深沉舒缓,带着体悟后的释然此中有真意真意二字稍作停顿,传递用心感受的郑重;欲辨已忘言忘言二字读得轻柔,显不必言说的通透,避免刻意解读,让听众在留白中自行体悟真意的玄妙。                 

从创作背景来看,《饮酒·其五》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所作。彼时他已厌倦官场的虚伪与束缚,毅然辞官归乡,在采菊东篱的生活中寻得本心。诗中的田园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居所,更是他精神避难所的象征;真意不仅是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更是对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格坚守。

即便今日读来,我们依然能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感受田园的闲适,从心远地自偏中领悟内心的力量。这便是《饮酒·其五》的魅力:它以最平淡的语言,写尽了返璞归真的生命智慧,让每一个在世俗中疲惫的人,都能在诗中找到回归本心、拥抱简单的勇气。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古风诗词

欢迎加我的微信号交流

搜索
同类文章
友情链接
关于 商务 项目 联系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云南守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19003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