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账号

二维码 微信扫描关注

赠刘景文——关于古风诗词的演讲经典篇目

徐亚凤 2025-10-09 14:05 浏览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币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是一首赠友人的勉励诗。本诗前两描绘了荷花凋谢但菊花依然绽放的景象,朗诵时应注意对比区分,第一语调相对低沉,第二应变为高昂,且有赞赏意味,重音在“傲”字,体现菊花傲骨的精神。诗的后两勉励朋友应乐观面对困难,朗诵时,语气坚定,有一定气势,表现出诗人的广阔胸襟。

朗读者:王译萱

中央电视台外景主持人

《赠刘景文》解析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宋诗中“以景喻理、借景劝勉”的经典佳作,全诗四句以秋冬之交的景致为引,前两句绘“荷尽菊残”的萧瑟,却于萧瑟中见风骨;后两句转“橙黄橘绿”的鲜活,于鲜活中藏期许,既写出季节流转的特质,更借景致传递“困境见品格、暮年有生机”的人生哲思,字里行间满是苏轼对友人的真挚勉励,以及身处逆境却乐观豁达的胸襟。

开篇“荷尽已无擎雨盖”,以“荷尽”勾勒秋冬初至的萧瑟景象,奠定“衰颓”的基调。“荷尽”点明时节——夏季盛放的荷花已完全凋谢,连曾经如伞般(“擎雨盖”)支撑荷叶的花茎也不复存在,“已无”二字透着“全然消逝”的决绝,没有丝毫留恋,既写实秋冬花草凋零的自然规律,也暗喻人生中某些阶段的“失去”与“落幕”。这一句没有刻意渲染悲伤,却以“荷尽无盖”的具象画面,让萧瑟感扑面而来。朗诵时语调需相对低沉,语速平缓,“已无”二字可稍作重读,传递出“繁华落尽”的沉静,不刻意煽情,却让“衰颓”的氛围自然流露,为后文的“转折”做足铺垫。

“菊残犹有傲霜枝”,笔锋一转,在“荷尽”的萧瑟中寻得“菊残”的风骨,瞬间让诗意从“衰颓”转向“昂扬”。“菊残”承接前句的“荷尽”,同样是秋冬凋零的景致——菊花花瓣已残落,却“犹有傲霜枝”(仍有顶着寒霜的枝干挺立),“犹有”二字是关键,带着“虽残却不馁”的倔强;“傲”字更是全诗的“魂”,它不仅写菊花枝干抵御寒霜的姿态,更赋予其“不畏严寒、坚守气节”的人格化精神,既是对菊花的赞美,也是对友人品格的暗喻(彼时刘景文年近六十,仕途不顺,苏轼借“傲霜菊”赞其不屈之志)。朗诵时需彻底转变语调,从低沉转为高昂,带着鲜明的赞赏意味,“傲”字作为重音重点突出,语调铿锵有力,模拟菊花顶霜挺立的坚韧,让声音中透着对“风骨”的崇敬,与前句的萧瑟形成强烈对比。

“一年好景君须记”,从“写景”转向“劝勉”,以直白的叮嘱将诗意从“景致赞美”升华为“人生期许”。“一年好景”打破“秋冬无美景”的刻板认知——苏轼认为,秋冬虽有荷尽菊残的萧瑟,却也藏着独特的美好,这份“好景”不是视觉上的繁花似锦,而是精神层面的“风骨与生机”;“君须记”是对友人的郑重叮嘱,“须”字带着“务必、一定要”的恳切,既希望友人记住眼前的“菊残傲霜”之美,更希望他明白“困境亦是风景”的道理,不要因一时的不顺而消沉。朗诵时语气需坚定,语速可稍缓,“君须记”的“须”字重读,传递出苏轼对友人的真挚关切,仿佛是长辈对晚辈、挚友对挚友的推心置腹,让劝勉之情不生硬、不说教,反而满是温暖。

结尾“正是橙黄橘绿时”,以“橙黄橘绿”的鲜活景致收尾,为“一年好景”提供最生动的注脚,也让劝勉更具力量。“正是”二字呼应前文的“须记”,明确指出“好景”的具体所指——秋冬时节,橙子金黄、橘子青绿,果实挂满枝头,这是丰收的景致,也是“历经春夏生长、熬过秋冬寒霜”后的成果;它不仅写自然的丰收,更暗喻人生的“晚成”——即便年届暮年、身处逆境,只要如菊花般坚守,如橙橘般沉淀,终能迎来属于自己的“金黄青绿”。这一句没有空洞的道理,却以“橙黄橘绿”的具象画面,让“困境有希望、暮年有生机”的哲思变得可感可知。朗诵时需带着“开阔的胸襟”,语调昂扬且有气势,“橙黄橘绿”四字读得明快鲜活,传递出丰收的喜悦与对未来的期许,让全诗的劝勉在“充满希望”的意境中收尾,给人以力量与慰藉。

从创作背景来看,这首诗写于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彼时他虽因“乌台诗案”被贬后刚起用,却未失乐观豁达;友人刘景文虽仕途失意、年事已高,却仍有壮志。苏轼借这首诗,既以“傲霜菊”赞刘景文的品格,又以“橙黄橘绿”劝其不必悲叹暮年,暗含“老当益壮、为时未晚”的期许。这种“于萧瑟中见希望、于劝勉中藏温情”的特质,正是这首诗超越一般赠别诗的关键——它不仅是对友人的安慰,更是苏轼自身“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却依然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写照。

即便今日读来,我们依然能从“菊残犹有傲霜枝”中汲取面对困境的勇气,从“正是橙黄橘绿时”中获得对未来的信心。这便是《赠刘景文》的魅力:它以秋冬景致为引,将自然之美与人生哲思熔于一炉,让每一个经历挫折、感叹时光的人,都能在诗中找到慰藉与力量,明白“萧瑟不是终点,坚守自有收获”的道理。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古风诗词

欢迎加我的微信号交流

搜索
同类文章
友情链接
关于 商务 项目 联系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云南守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19003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