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传播的发声艺术】3.1.2 声音四要素简介
绿萝 2025-10-17 17:26
浏览
次
声音四要素的详细分点论述
1. 音高(音调)
定义:音高由声带振动频率决定,
频率越高音高越高,
反之则低。
影响因素:
声带长度与厚度:
声带拉长变薄时音高升高
(如高音),
缩短变厚时音高降低(如低音)。
放松状态:
声带自然放松时发出中音,
适合日常播音的舒适音区。
播音应用:
音高适中:
整体音高不宜过高或过低,
保持自然、大方的权威感。
动态调整:
根据情感和语境灵活变化,
如强调时升高音高,
叙述时降低音高。
起声控制:
首句音高需匹配稿件基调,
避免起声过高导致后续紧张,
或过低显得压抑。
听辨训练:
通过普通话声调
(如“创新”的调值51-55)
练习相对音高感知,
纠正音高偏差。
2. 音量(音强)
定义:
音量由声带振动幅度决定,
与气流强度直接相关。
影响因素:
气息支持:气流越强,
音量越大;反之则弱。
发声方式:避免“喊叫”,
需通过气息调节实现音量变化。
播音应用:
气息准备:
放大音量时需增加气息量和压力
(如“大家好”从低音量逐步增强)。
话筒适配:
现代播音中音量无需过大,
但需具备可控的放大能力
(如舞台主持)。
练声平衡:初期避免过大
(易损伤声带)或
过小(难以掌握气息配合),
需循序渐进。
3. 音色(音质)
定义:音色由发音体材质、
振动方式及共鸣腔形状决定,
体现声音的独特性。
影响因素:
声带状态:
紧张或放松影响音色明亮度。
共鸣调节:口腔、
胸腔等共鸣腔的调整
可改变音色(如浑厚、清脆)。
播音应用:
自然柔和:播音音色以松弛、
圆润为主,避免尖锐或沙哑。
语境适配:
不同节目类型需调整音色
(如新闻播报需庄重,
综艺主持可活泼)。
情感传递:
通过音色变化增强感染力
(如悲伤时音色低沉,
兴奋时明亮)。
4. 音长(时长)
定义:音长指声音的持续时间,
影响语速和节奏。
影响因素:
发音体振动时长:
声带闭合时间越长,音长越长。
气息控制:
稳定的气息支持可延长发音时间。
播音应用:
语速控制:通过音长调节语速,
快节奏时缩短音长,
抒情时延长(如“月光下的海”)。
强调重点:
延长关键词音长以突出内容
(如“这是——我们的胜利”)。
耐力训练:通过长音练习
(如“啊——”)
增强发音器官的持久力。
综合应用原则
协调性:四要素需协同作用,
如高音调配合强音量
可表现激昂情绪。
适应性:根据稿件类型
(新闻、访谈、朗诵)
动态调整四要素比例。
科学性:
避免过度使用单一要素
(如长时间高音量),
保护发声器官健康。
通过系统训练,
可精准控制声音四要素,
实现专业、
富有表现力的播音效果。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 上一篇:【语言传播的发声艺术】 2.1.1 课程介绍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搜索
-
- 同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