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账号

二维码 微信扫描关注

送元二使安西——关于古风诗词的演讲经典篇目

徐亚凤 2025-10-09 13:50 浏览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币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前两写渭城驿馆风景,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两写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的惜别之情。朗诵时,整体基调是深沉的,前两旬语气可稍轻松,后两句转为深沉,语速较慢,”字可作重音处理。

朗读者:徐今朝

常州子兮语言艺术学校教师

《送元二使安西》解析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唐诗中“以景衬情、语浅情深”的送别诗典范,全诗四句仅二十八字,却将渭城朝雨的清新与西出阳关的苍凉、劝酒的温情与离别的沉重熔于一炉。诗人没有直白抒发离愁,却以“朝雨轻尘”的送别场景铺垫,用“劝君更尽一杯酒”的寻常举动传递心意,最终以“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留白收尾,让惜别之情在“不说破却尽在不言中”的含蓄里更显深沉,成为千百年来触动游子心弦的“阳关三叠”之源。

开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以细腻的笔触勾勒送别的清晨景致,既交代时间(朝)、地点(渭城客舍),更以“雨”“柳”的意象暗藏离情。“渭城朝雨浥轻尘”写自然之景:清晨的细雨湿润了地面的轻尘,让空气变得清新澄澈,“浥”字极妙,不似“洗”那般用力,而是带着“轻柔浸润”的温润,既写出雨的细微,也暗喻这场雨仿佛为送别“洗去喧嚣”,让氛围更显宁静;“客舍青青柳色新”则聚焦人文与自然的交融——雨后的客舍(送别之地)泛着青色的清新,岸边的柳树也因雨水滋润而焕发生机,“柳”字是古典送别诗的经典意象(“柳”谐音“留”,暗含“挽留”之意),此处的“柳色新”看似写柳的鲜活,实则藏着诗人“愿留而难留”的微妙怅然。朗诵时整体基调虽偏深沉,但前两句可稍显轻松,语调温润平缓,“浥”字读得轻柔,模拟雨润轻尘的细腻;“新”字带着雨后的清新感,让“客舍柳色”的画面既明朗又含蓄,为后文的“伤别”做足铺垫。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笔锋一转,从“写景”转向“写情”,以一句寻常的劝酒语,将离别的沉重与情谊的深厚推向极致。“劝君更尽一杯酒”是全诗的“情眼”,“劝”字需作重音处理——这不是客套的应酬,而是诗人在离别前的真心挽留:再多喝一杯吧,此去路途遥远,再难有这样对饮的时刻;“更尽”二字透着“再一次、再最后一次”的不舍,将“一杯酒”的重量无限放大,它承载的不仅是酒的暖意,更是友人临别前的牵挂与叮嘱。“西出阳关无故人”则是劝酒的原因,也是离别的核心苍凉所在——阳关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出了阳关便远离中原故土,再难见到熟悉的亲友,“无故人”三字没有激烈的悲叹,却以“没有故人”的直白,道尽了边疆的孤寂与离别的不可逆,让前一句的“劝酒”更显真挚,也让离别的沉重瞬间涌上心头。

朗诵时,后两句需彻底转为深沉基调,语速放缓,气息绵长:“劝”字重音突出,带着“真心挽留”的恳切,仿佛能看见诗人举杯时的眼神;“更尽”二字稍作停顿,让“再喝一杯”的不舍在沉默中积蓄;“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语调需沉缓下来,“无故人”三字尾音轻收,不刻意强调悲伤,却让那份“此后孤身一人”的苍凉在声音中缓缓弥漫,留下悠长的余味——仿佛酒已饮尽,友人已启程,唯有这份牵挂留在原地。

从创作背景来看,《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送友人元二使前往安西都护府(今新疆库车一带)时所作,安西地处边疆,路途遥远且环境艰苦。诗人深知此去一别,再见无期,因此诗中的“劝酒”不是简单的礼仪,而是将所有的不舍、担忧与祝福都融进一杯酒里;“西出阳关无故人”也不是夸张的悲叹,而是对友人未来处境的真切共情——边疆的孤寂与故土的温暖形成强烈对比,让这份送别更显厚重。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含蓄中的深情”:它没有“执手相看泪眼”的直白,却以“朝雨柳色”的清新、“劝酒一杯”的温情,将离别的复杂情绪藏于细节;它也没有“断肠人在天涯”的悲戚,却以“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苍凉,让读者在平淡的语言中感受到最深的牵挂。即便今日读来,每当我们送别亲友,想起“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然会被那份跨越千年的真挚情谊打动——这便是经典的力量:它以最朴素的语言,写尽了人类共通的“离别之痛”与“情谊之重”,让每一个经历过离别的人,都能在诗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古风诗词

欢迎加我的微信号交流

搜索
同类文章
友情链接
关于 商务 项目 联系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云南守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19003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