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创作】37.6.2内在语的重要意义(二)承接语言链条
绿萝 2025-05-02 17:09
浏览
次
课程内容总结:
播音主持创作基础之“内在语”第二节
一、课程核心主题
内在语的第二个重要作用:
承接语言链条
背景:有声语言的两大特性
单向链式:信息需逐句传递,
无法多线并行(与文字/画面语言不同)。
稍瞬即逝:语言一过性,
听众需快速理解逻辑关系。
目标:通过内在语衔接语言链条,
使内容连贯、逻辑清晰、易于听众接受。
二、内在语的类型与应用
发语性内在语
作用:帮助开口第一句话自然衔接,
避免突兀或起调过高。
应用场景:节目开头、呼号、现场主持开场。
技巧:
在正式内容前“心理铺垫”一句
(如:“各位听众,这里是……”)。
示例:播报“2013年2月21日”前,
默念“观众朋友,那是在……”以自然引入。
关联性内在语
作用:强化逻辑关联,明确语句间的转折、
因果等关系。
应用场景:隐含逻辑关系的句子
(如反问、对比)。
技巧:
补充未写出的关联词(如“长而空不好,
那么短而空就好吗?”)。
示例: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中
“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也不好”,
需通过语气体现隐含的转折逻辑。
提示性内在语
作用:贯通文脉,增强语句间的呼应感,
避免平铺直叙。
应用场景:
长段落、排比句或需强调内在节奏的文本。
技巧:
通过心理提问引导下文
(如“天上的风筝多了,
还有呢?地下的孩子也多了”)。
示例:朱自清《春》结尾段,
通过内在提问“出来干什么?”
衔接“舒活筋骨”的描写。
三、内在语运用原则
明确简单:
内在语需简洁,避免复杂化干扰表达。
不必句句皆有:
仅在关键节点使用,防止碎片化。
自然融入:
一带而过,
服务于语气衔接而非刻意表现。
四、常见误区与建议
误区1:开口第一句起调过高,
导致后续难以控制。
建议:使用发语性内在语铺垫,平衡语气。
误区2:机械照读文字,忽略隐含逻辑。
建议:通过关联性内在语补充逻辑词,
增强说服力。
误区3:平摆浮搁式朗读,缺乏文脉连贯。
建议:运用提示性内在语,
形成“问答感”或“互动感”。
五、课程总结与思考题
内在语的核心意义:
揭示语句本质,确定重音与语气。
承接语言链条,保证逻辑通畅。
课后思考:
内在语的定义与类型是什么?
如何在《春》的段落中设计提示性内在语?
对比“发语性”与“关联性”
内在语的实际应用差异。
通过掌握内在语的技巧,
播音者可将文字转化为
更具感染力的有声语言,
实现“说者连贯,听者清晰”的传播效果。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猜你喜欢
- 搜索
-
- 同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