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账号

二维码 微信扫描关注

高高塔吊上的华彩人生——关于劳动的演讲经典篇目

绿萝 2025-07-04 11:38 浏览

是城建集团培养了我,给了我们这些技术工人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平我离不开这个集体。台。

北京的建筑工地很多,塔吊林立。塔吊司机们,坐在离地面数十米、甚至一二百米的高空中,全神贯注地操纵着一个个庞然大物,用自已勤劳的汗水,装点着城市的风景。

侯仕光,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望、闻、听、摸、试”的“侯氏绝活”,让他成了大伙儿离不开的人。

侯仕光有一手绝活,他能通过观察塔吊的转大臂、走小车、起落钩,判断塔吊哪里出了故障:通过对塔吊的各种工作机构、控制设备电源、电路等散发的气味,判断塔吊设备有无短路、过载等情况;还可以在塔吊工作时,根据各个机械部件发出的声音,判断机器工作是否正常。

20多年的实践,让侯仕光总结出对塔吊运行状况“把脉”的“望闻、听、摸、试”五步工作法。这套为人称道的“侯氏绝活”,让他在圈子里颇有名声,四公司工地的塔吊一有故障,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侯师傅。

有一天,侯仕光刚刚下班,突然接到公司另一处工地的电话,说塔吊突然不工作了,想请他去看看。侯仕光二话没说,扔下自行车,“打的”直奔工地而去。他拍拍这儿,敲敲那儿,再不时贴上去听听,很快就找到了症结:塔吊的耦合器出现问题。打开一看,果然是合器里的塔吊轴承已经变形。经过维修调试,塔吊很快“转危为安”。

在工地,你不用问,只要一看塔吊的运行,就知道侯师傅是不是在上面。

操作塔吊是高危作业,它不仅要求司机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判断能力,而且对人的胆识也是一种考验。

常在半空中工作的塔吊司机告诉我们,如果你是第一次上塔品,到20 米时,你的手臂和腿就开始发软、手心满是汗。进入操作间,当你发现自己像收了翅膀的鸟,独处在100多米的高空,当轻风吹来,操作间不断“点头”摇摆时,如处绝壁、如临深渊,内心会掀起阵阵恐惧狂澜。

但侯仕光在塔吊上爬上爬下,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记者看到,他背起工具包,噌噌噌……只用了10多分钟,就爬上了100 多米高的塔尖--一次次爬上塔吊,从24岁开始,这一爬,就是 20 多年。

坐进操纵室里的侯仕光,转大臂、走小车、起落钩,得心应手地操作着这个庞然大物,把塔吊通常要分为三步的程序同时进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公司的职工自豪地告诉我们,“在工地,你不用问,只要一看塔吊的运行,就知道侯师傅是不是在上面。”

2001年,侯仕光代表北京城建集团参加了北京市组织的塔吊司机理论与操作技术比武。赛场云集了数百名来自北京各建筑企业的塔吊操作高手,侯仕光一路“过关斩将”。

决赛那天,选手们要在50米高空把1米见方的水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吊起、搬运、跨越和放置,其中的难关在于跨越障碍和穿过宽仅1.2 米的横杆通道,在50 米的高空操作,误差只限于20 厘米。这道题几乎使每一位选手上场捏着一把汗,下塔流出一身汗。

艺高胆大的侯仕光仅用了7分钟,就完成了系列操作。在无别蹭地通过1.2米通道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掌声中,塔吊状元的桂冠不容争议地归到了侯仕光的名下!

当国外企业承诺给他丰厚的待遇时,他说:“我离不开这个集体”在单位,工友们都亲切地称侯仕光为“管家”,这是因为他责任心特别强。每到一处工地,逢人总要不厌其烦地唠叨:“塔吊也是有生命的,每天只让它运转而不注意保养,它会吃不消的。”

对公司的每台塔吊,他都要亲手调试、上油,并带着大家定时对塔吊进行维护保养。这些,成为这里的塔吊长寿的秘诀。

据不完全统计,仅最近几年,侯仕光在塔吊的维修和改造上就提出合理化建议20余条,为企业节约资金150万元;技术改造项目15项,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关于劳动

欢迎加我的微信号交流

搜索
同类文章
友情链接
关于 商务 项目 联系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云南守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19003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