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大陆——关于经典散文的演讲经典篇目
徐亚凤 2025-10-24 13:32
浏览
次
望大陆
于右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①,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望(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一九六二年一月二十四日
①兮:语气词,啊。
②殇:未到成年就死去。国殇:为国牺牲的人。
于右任(1879—1964),原名伯循,以字行,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他早年追随孙中山,投身辛亥革命,不仅是一位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杰出的书法家。1949年随国民党到台湾。晚年写了不少怀念家乡和大陆的诗,渴望祖国统一,叶落归根,魂归故里,但终未能如愿。1964年,在台北病逝。人们从他的遗物中发现两张字条,一张上书:“我百年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旁注:“山要最高者,树要最大者。”还在“高”字旁画了一个圈,强调登高遥望大陆的心情。另一张纸就是这篇著名的诗歌,本来无题,后人根据内容命名为《望大陆》。诗歌感愤悲切,催人泪下,一经发表,立即在海峡两岸引起巨大共鸣,成为千古绝唱。2003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时曾动情吟诵此诗,并称其为“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
《望大陆》是于右任先生的一首爱国诗作,抒发了他对大陆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渴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创作背景:1949年,于右任随国民党到台湾,从此与大陆及故乡隔绝。1962年,病重的于右任先生思念大陆和故乡,于1月24日写下了这首《望大陆》,并将其作为遗言。
诗歌内容:诗的开篇“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直接表达了诗人希望葬在高山之上,能够遥望大陆的愿望,而当无法见到大陆时,唯有痛哭,其悲痛之情溢于言表。接着“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进一步强调了对故乡的思念,这种思念是刻骨铭心、永远无法忘记的。最后“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描绘出一种苍茫、悲壮的意境,“国有殇”则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分裂的悲痛和对为国牺牲者的缅怀,同时也寄托了他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艺术特色:这首诗采用“楚辞体”,句式整齐,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同时,诗中运用了反复、呼告等修辞手法,如“葬我于高山之上兮”的反复出现,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使诗人的思念之情更加深沉、强烈。
情感表达:整首诗充满了真挚、浓烈的情感,于右任先生将自己对大陆和故乡的思念、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以及无法回到故乡的痛苦和无奈,都融入到了字里行间,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