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关于古风诗词的演讲经典篇目
徐亚凤 2025-09-26 09:36
浏览
次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蔚。
《村居》是一首描写春天田园风光的诗作,描绘了一幅“地上有草、空中有莺、堤上有柳”的清新画面。在朗诵时,我们要将这画面在脑海里呈现出来。整首诗洋溢着赞美和喜悦之情,语调是上扬欢快的。前两旬景色明朗,朗诵时,口腔开合要大,有扩张感;后两旬写儿童游戏的场景,几个动词的使用使画面充满动感,因此语调也应有跳动感,显得欢快自由。
朗读者:宋晨
四川卫视著名主持人
《村居》解析
高鼎的《村居》是清代田园诗中极具生活气息的佳作,四句诗如一幅鲜活的“春日村居嬉戏图”,既勾勒出二月春光的明媚生机,又捕捉到孩童放纸鸢的灵动场景,字里行间满是对春日田园的赞美与对童真童趣的喜爱,语调明快、意境清新,读来如沐春风,让人瞬间沉浸在乡村春日的闲适与热闹中。
开篇“草长莺飞二月天”,以极简的笔触点明时令与核心春景,瞬间拉开春日画卷。“二月天”直接锚定时间——正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草长”写地面生机,嫩草抽芽、长势旺盛,满眼皆是新绿;“莺飞”写空中活力,黄莺在枝头跳跃、空中翻飞,清脆啼鸣仿佛能穿透纸面。这一句没有细节铺陈,却通过“草”与“莺”、“长”与“飞”的动静结合,将二月春日的“活”与“闹”浓缩其中,如同一幅写意画的起笔,先定下明媚鲜活的基调。朗诵时口腔开合大、有扩张感,恰能还原这份春日的开阔明朗,让“草长莺飞”的画面在声音中舒展。
“拂堤杨柳醉春烟”,将视角聚焦于河岸堤边,把春日的柔美写得淋漓尽致。“拂堤”二字赋予杨柳以灵动姿态——柳条细长柔软,随风轻摆,仿佛在轻轻抚摸堤岸,充满拟人化的温柔;“醉春烟”更是神来之笔,“春烟”指春日清晨或傍晚的薄雾,朦胧轻盈,而杨柳仿佛被这春日薄雾与生机熏得“醉”了,姿态慵懒、摇曳生姿。这一句从“动态的活”转向“静态的柔”,与前句的“草长莺飞”形成动静互补,既写出春日的明媚,又透出乡村的静谧,让整个春景既有活力又不失温婉。
“儿童放学归来早”,笔锋一转,从“写景”转向“写人”,为春日画卷注入生活气息。“放学归来早”看似平淡,却藏着孩童的急切——不是为了归家休憩,而是为了抓住春日的好时光玩耍,这份“早归”的背后,是孩童对春日嬉戏的期待,也从侧面烘托出春日的吸引力:连平日里需专注学业的孩子,都忍不住提前归家,只为与春天亲近。这一句没有直接写“玩”,却为后文的“放纸鸢”做足铺垫,让孩童的形象在“早归”的动作中悄然立起。
结尾“忙趁东风放纸鸢”,是全诗的“画眼”,将春日的热闹与童真推向高潮。“忙趁”二字极富动感,写出孩童归家后迫不及待的模样——放下书包便奔向田野,生怕错过和煦的东风;“东风”点明放纸鸢的好时机,春日东风轻柔有力,恰是纸鸢升空的最佳助力;“放纸鸢”则将孩童的嬉戏场景具象化:五彩的纸鸢在东风中缓缓升空,孩童牵着线奔跑、欢呼,笑声与纸鸢的摇曳相映成趣,整个乡村的春日仿佛都因这一幕变得热闹起来。朗诵时语调带跳动感,正是为了还原这份孩童的活泼与嬉戏的欢快,让“忙趁东风”的急切与“放纸鸢”的喜悦透过声音传递出来。
作为一首描写乡村生活的诗作,《村居》的魅力在于“接地气”的真实与鲜活。它没有刻意雕琢田园的“雅”,而是捕捉最寻常的春日景致(草、莺、杨柳)与最朴素的乡村生活(儿童放学放纸鸢),却让这份“寻常”充满感染力——春日的美,不在名山大川,而在村边的草色、堤岸的柳丝;生活的乐,不在奢华排场,而在孩童奔跑的身影、纸鸢升空的瞬间。这种对“小美好”的细腻捕捉,让《村居》跨越时空,即便今日读来,依然能让人想起童年春日里的嬉戏时光,或是乡村田园的宁静惬意,心生温暖与向往。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