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账号

二维码 微信扫描关注

就义诗(夏明翰)——关于现代诗歌的演讲经典篇目

徐亚凤 2025-09-07 09:41 浏览

就义诗

夏明翰

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1900—1928),字桂根,祖籍湖南衡山县。《就义诗》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夏明翰在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前写的一首气壮山河的就义诗,一直为人们所传颂。这一正气凛然的词句,当时就被人称做热血谱写的革命战歌,激励了无数后人为之奋斗。

《就义诗》解析

夏明翰的《就义诗》仅四句二十字,却如惊雷般震撼人心,以最直白的语言、最决绝的态度,将共产党人对信仰的忠诚与对革命的无畏镌刻在历史长河中。这首写于生命最后时刻的绝笔,没有丝毫悲戚与怯懦,字字泣血却句句铿锵,成为中国革命史上最动人的信仰宣言之一。

从语言与情感表达来看,诗歌以“口语化”的直白打破传统诗歌的格律束缚,却让情感更具冲击力。开篇“砍头不要紧”,直接面对“死亡”这一最严峻的考验,用“不要紧”三字将生死置之度外,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是对敌人屠刀的蔑视,更是对信仰力量的绝对自信。“只要主义真”紧随其后,将“砍头”的“轻”与“主义”的“重”形成强烈对比——个人生命可以被剥夺,但“主义”(即共产主义信仰)的真理地位不可动摇,这短短一句,既是对自身信仰的坚守,也道破了共产党人“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内核。

后两句“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则从“个人”升华到“群体”,展现出革命事业薪火相传的坚定信念。“杀了我”是敌人的残暴手段,“还有后来人”却是革命者对未来的笃定——夏明翰深知,革命不会因个体的牺牲而终止,无数心怀信仰的人会接续奋斗,这既是对敌人“斩尽杀绝”妄想的有力回击,也饱含着对革命后继有人的欣慰与希望。四句诗层层递进,从“不怕死”到“为真理”,再到“信未来”,情感从个人的无畏升华为对革命事业的永恒信念,短短二十字,写尽了共产党人的生死观、信仰观与事业观。

结合创作背景来看,这首诗的力量更显厚重。1928年,夏明翰在武汉被捕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威逼利诱,始终坚贞不屈。在临刑前,敌人问他有无遗言,他挥笔写下这首《就义诗》,随后从容就义,年仅28岁。诗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用鲜血写就的誓言——“砍头不要紧”是他面对屠刀的从容,“只要主义真”是他历经酷刑仍不妥协的根源,“还有后来人”则是他对革命终将胜利的预见。这种在生死关头仍坚守信仰、心怀未来的精神,不仅让这首诗成为个人的绝唱,更成为激励无数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精神旗帜。

时至今日,《就义诗》依然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最纯粹的信仰力量穿越时空——它告诉后人,真正的信仰能让人超越对死亡的恐惧,真正的革命精神能在鲜血中孕育新生。夏明翰用生命证明,“主义真”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共产党人用热血践行的誓言;而“后来人”的信念,也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坚守理想、奋勇前行的力量源泉。这首诗,早已超越了“就义诗”的范畴,成为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见证着信仰的力量,也照亮着未来的道路。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现代诗歌

欢迎加我的微信号交流

搜索
同类文章
友情链接
关于 商务 项目 联系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云南守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19003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