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账号

二维码 微信扫描关注

壮士心——关于现代诗歌的演讲经典篇目

吴健溪 2025-09-02 13:55 浏览

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

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

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

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

突然睁大了眼睛,战鼓在催他,

(深殿里木鱼一声一声)

跨出门来,星斗恰似当年,

铁衣上响着塞北的朔风。

前面分明是万马奔腾,

他举起剑来嘶喊了一声,

从此不见壮士归来,

门前的江潮夜夜彰湃。

1934 年1 月11 日于青岛

在风云变幻、山河破碎的 1934 年,日军对中华大地的侵略步步紧逼,华北地区已被其铁蹄肆意践踏,中原大地也危在旦夕。在这民族存亡的至暗时刻,诗人臧克家于青岛创作了《壮士心》一诗,以独特的笔触和炽热的情感,为我们勾勒出一位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的壮士形象,也借此抒发了中华民族不甘屈服、奋起抗争的壮志豪情。

诗的开篇,“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短短数字,便勾勒出一幅孤寂、清冷的画面。寂静的江庵,在夜色的笼罩下显得格外幽深,那如豆的青灯,闪烁着微弱且即将熄灭的光芒,与浓稠的夜色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死寂、凄凉的氛围。这不仅是对客观环境的描绘,更暗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沉沦,在侵略者的肆虐下,山河破碎,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就在这一片死寂里,“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壮士虽身处困境,可他的梦境却是那般热烈、绚烂,那梦中或许是金戈铁马、驰骋疆场,是收复失地、保卫家国的壮丽场景。这表明即便现实残酷,壮士内心对战斗、对报国的渴望却从未被磨灭,梦想的火焰在他心中熊熊燃烧。“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进一步刻画了壮士的形象。兵书和剑,是他的挚友与武器,象征着他的智慧与勇气,是其时刻准备投身战斗的证明。而灯光下映照出的一头白发,却无情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曾经意气风发的壮士,在漫长的时光里,虽壮志未酬,但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从未冷却,岁月的流逝只是在他身上留下了白发,却无法消磨他的豪情与斗志。

“突然睁大眼睛,战鼓在催他”,情节在此处陡然转折。壮士从灿烂的梦境中猛地惊醒,误将深殿里单调的木鱼声当作激昂的战鼓。这一误听,生动地展现出他对战斗的极度渴望,哪怕置身于这宁静的江庵,他的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战斗状态,时刻等待着冲锋陷阵的号令。“跨出门来,星斗恰似当年,铁衣上响着塞北的朔风”,当壮士跨出庵门,抬头仰望,夜空的星斗依旧,刹那间,往昔在塞北征战的峥嵘岁月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那凛冽的朔风,似乎再次吹过他的铁衣,发出呼呼声响。时空在此交错,当年的英勇无畏与此刻的满腔热血完美融合,让我们看到一位历经沧桑却初心不改的壮士,坚定地为了国家和民族,再次踏上征程。

诗的高潮部分,“前面分明是万马奔腾,他举起剑来嘶喊了一声”,壮士仿佛已然置身于硝烟弥漫、万马奔腾的战场之上。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敌人,他毫无惧色,毅然决然地举起手中的剑,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这声呐喊,是他对侵略者的愤怒控诉,是对国家命运的深情守护,是为了民族尊严而战的最强音。这声呐喊,穿越了时空的界限,展现出无畏生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从此不见壮士归来,门前的江潮夜夜澎湃”,壮士怀着必死的决心投身战斗,一去不复返。而江庵门前的江潮,却每晚都汹涌澎湃。江潮的澎湃,恰似壮士壮烈的胸怀,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同时,它也象征着在壮士精神的感召下,无数中华儿女纷纷觉醒,前赴后继,视死如归,投身到抗日救亡的伟大事业中。澎湃的江潮,让我们感受到了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也预示着中华民族必将战胜侵略者,迎来胜利的曙光。                     

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本诗运用了诸多精妙之处。对比手法贯穿全诗,如江庵的孤寂清冷与壮士梦境的热烈激昂,壮士叱咤风云的当年与如今孤身衰老的现实,这些鲜明的对比,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壮士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他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丰富的想象,使得诗歌意境开阔,从江庵的狭小空间延伸至塞北的广袤战场,从当下的现实情境跳跃到充满豪情的梦境,再回归到残酷的战斗场景,拓展了诗歌的表现力,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跟随壮士一同经历这跌宕起伏的情感历程。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如 “江潮夜夜澎湃”,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深刻地传达出深层意蕴,使诗歌具有了更强大的感染力与思想深度。

《壮士心》以其凝练而有力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意象,真挚浓烈的情感,塑造了一位令人敬仰的爱国壮士形象。它如同一把火炬,在民族危亡的黑暗时刻,点燃了人们心中的爱国热情,为无数中华儿女注入了奋勇抗争的精神力量。这首诗也因此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至今仍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时刻警醒着我们铭记历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现代诗歌

欢迎加我的微信号交流

搜索
同类文章
友情链接
关于 商务 项目 联系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云南守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19003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