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账号

二维码 微信扫描关注

【播音主持创作基础】16.7.3.1-停连位置的确定

绿萝 2025-09-18 16:15 浏览

停连作为有声语言

创作的核心技巧,

其本质是通过声音的停顿

与连接来实现语义的精准传递

和情感的有效表达。

在播音主持实践中,

停连并非随意为之,

而是服务于内容理解

与情感共鸣的创作手段。

从语言结构角度看,

停连能够划分语句成分,

使主谓宾的语法关系清晰可辨;

从传播效果而言,

恰当的停连能引导听众的注意力,

避免信息接收时的歧义。

例如在播报省部级

主要领导干部专题

研讨班开班式时,

若在研讨班与

开班式之间不当停顿,

就会破坏定语与主语的逻辑关联。

这种技术性处理要求创作者

既理解文字表层含义,

更要把握内在的语法脉络,

最终实现让听众在听觉

接收时自然形成语义分层的目标。

正如语言学家吕叔湘所言:

停顿是语言的标点,

更是思想的呼吸。

停连位置的确定在实际运用中

主要呈现六种典型场景,

每种场景对应不同的表达需求:


一.语义区分处

用于拆解复杂语句的语法结构,

如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

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中,

需通过停顿将长定语

与主语开班式分隔,

避免听众误将研讨

班误认为核心信息。

这类停顿通常出现在

定语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

二.逻辑呼应处

处理具有领属关系的语句时,

需保持前后成分的连贯性。

如现在介绍党委书记

带领职工的事迹中,

介绍与先进事迹必须紧密连接,

若在党委书记后停顿,

就会破坏动作与对象的关联性。


三.强调转换处

通过停顿制造听觉焦点,

如领导干部是决策的关键中,

在领导干部前后

双重停顿可强化其重要性。

这种技巧类似

教师课堂上的突然沉默,

能有效吸引听众注意力。


四.并列分合处

面对罗列性内容

(如水果名称列表),

应采用分组停顿:

先按梨类/瓜类/其他类划分,

每组内部缩短停顿时间,

组间延长停顿,

形成343或434的节奏变化,

避免机械的匀速播报。


五.思考判断处

在表现人物思维过程时,

如于新疆判断冰雹声响的描写,

需在是暴雨冰雹等

关键词前后设置停顿,

模拟边听边想的心理活动,

增强叙事代入感。

六.情感回味处

结尾处常采用缓停处理,

如彭总的事迹永远留在我们心里,

通过延长最后停顿,

使情感余韵得以延续,

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这些场景并非孤立存在,

实际播报中往往需要综合运用。

例如在播报大杂院住着四户人家时,

既需通过停顿区分总分总结构,

又要在各家名称间保持适度连贯,

同时结尾的20余口需作强调性停顿,

实现结构清晰、节奏生动、

重点突出的三重效果。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朗诵教程

欢迎加我的微信号交流

搜索
同类文章
友情链接
关于 商务 项目 联系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云南守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19003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