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创作基础】16.7.3.1-停连位置的确定
绿萝 2025-09-18 16:15
浏览
次
停连作为有声语言
创作的核心技巧,
其本质是通过声音的停顿
与连接来实现语义的精准传递
和情感的有效表达。
在播音主持实践中,
停连并非随意为之,
而是服务于内容理解
与情感共鸣的创作手段。
从语言结构角度看,
停连能够划分语句成分,
使主谓宾的语法关系清晰可辨;
从传播效果而言,
恰当的停连能引导听众的注意力,
避免信息接收时的歧义。
例如在播报省部级
主要领导干部专题
研讨班开班式时,
若在研讨班与
开班式之间不当停顿,
就会破坏定语与主语的逻辑关联。
这种技术性处理要求创作者
既理解文字表层含义,
更要把握内在的语法脉络,
最终实现让听众在听觉
接收时自然形成语义分层的目标。
正如语言学家吕叔湘所言:
停顿是语言的标点,
更是思想的呼吸。
停连位置的确定在实际运用中
主要呈现六种典型场景,
每种场景对应不同的表达需求:
一.语义区分处
用于拆解复杂语句的语法结构,
如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
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中,
需通过停顿将长定语
与主语开班式分隔,
避免听众误将研讨
班误认为核心信息。
这类停顿通常出现在
定语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
二.逻辑呼应处
处理具有领属关系的语句时,
需保持前后成分的连贯性。
如现在介绍党委书记
带领职工的事迹中,
介绍与先进事迹必须紧密连接,
若在党委书记后停顿,
就会破坏动作与对象的关联性。
三.强调转换处
通过停顿制造听觉焦点,
如领导干部是决策的关键中,
在领导干部前后
双重停顿可强化其重要性。
这种技巧类似
教师课堂上的突然沉默,
能有效吸引听众注意力。
四.并列分合处
面对罗列性内容
(如水果名称列表),
应采用分组停顿:
先按梨类/瓜类/其他类划分,
每组内部缩短停顿时间,
组间延长停顿,
形成343或434的节奏变化,
避免机械的匀速播报。
五.思考判断处
在表现人物思维过程时,
如于新疆判断冰雹声响的描写,
需在是暴雨冰雹等
关键词前后设置停顿,
模拟边听边想的心理活动,
增强叙事代入感。
六.情感回味处
结尾处常采用缓停处理,
如彭总的事迹永远留在我们心里,
通过延长最后停顿,
使情感余韵得以延续,
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这些场景并非孤立存在,
实际播报中往往需要综合运用。
例如在播报大杂院住着四户人家时,
既需通过停顿区分总分总结构,
又要在各家名称间保持适度连贯,
同时结尾的20余口需作强调性停顿,
实现结构清晰、节奏生动、
重点突出的三重效果。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 上一篇:【播音主持创作基础】15.7.2.1-停连的运用原则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搜索
-
- 同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