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关于劳动的演讲经典篇目
绿萝 2025-07-09 10:45
浏览
次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对456名青年的生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不论智力、家庭收入、种族背景或教育程度如何,那些童年时参加劳动的人比那些不劳动的人生活得更愉快。
我国一位教育专家也对中国孩子进行过调查,同样发现,在家中做力所能及的事的孩子,情绪较为稳定,心理问题较少,学习自觉性与责任感较强。
如果我们深入分析,不难看到,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即参加劳动对其发展的促进功能。所以父母一定要鼓励孩子参加劳动。
首先,做事要由简到繁,由少到多,由己及人。孩子做事,要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则,即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如9岁的孩子,父母可让他扫地,却不能让他拖地,因浸湿了的扫把太重,会超过孩子的体力,如强制他拖地,一会使孩子产生畏难情绪而不敢拖;二是会以为父母虐待他,以至产生怨恨情绪。
其次,做事要启发自觉性,恰当鼓励,持之以恒。启发自觉性就是逐渐让孩子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开始,一般都是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让孩子去做,以后,家长不再提出具体要求,至于做什么,怎么做,则让孩子自己去安排,家长只是适时点拨。在孩子做事过程中,孩子最需要的是鼓励。
同时,与鼓励密切相关的是宽容。孩子做家务,难免笨手笨脚,难免做错事,这时最需要的是父母的谅解与宽容。
做错事,犯错误,家长要指出问题所在,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明确应该如何做。过于严厉的批评,琐碎的唠叨。是极容易扼杀孩子劳动热情的。
第三,做事要引导孩子多动脑,多体验。“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这是陶行知先生的至理名言,做事也会引导孩子既动手又动脑,在动手中动脑。在做一件事之前,家长要引导孩子先想想准备怎么做怎样做才能又快又好。
孩子做事后,父母要和孩子一道体验劳动成果,这可以增强孩子自豪感、成就感。如衣服洗干净后,父母与孩子一起看看,说句“多漂亮”;房间打扫干净后,父母一起去房间坐坐,脸上显现出幸福的微笑,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更乐意更自觉地去做事。
——佚名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猜你喜欢
- 搜索
-
- 同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