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账号

二维码 微信扫描关注

扛得住困难,经得起考验——关于劳动的演讲经典篇目

绿萝 2025-07-03 11:30 浏览

数字和荣誉后面,有辛勤的汗水、有激动的泪水,甚至有烦恼的苦水,但大伙儿还是在这里坚守了一年又一年,要说有什么秘诀,就是三句话: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困难,经得起考验。

清明节前后,林玉仙没能抽出空回家扫墓。在海拔1653米的九仙山气象站上,他正和其他工作人员忙着观测、记录、发报。见到记者老林连声说:辛苦了!这并不是简单的客套话,作为气象站站长,他深知大风浓雾中的陡峭山路,记者走上来并不轻松。

九仙山气象站,位于有闽中屋脊之称的戴云山脉九仙山山顶,是福建省迄今有人居住的最高点。林玉仙在这里待了40年,因为多年来艰苦和认真地工作,做出了突出的成绩,老林在2006年年初被评为全国气象先进工作者。

“这荣誉是大家的,我只是作为站长代表他们一下,”老林说,“所有愿意上山并待下来的人都配得上这种荣誉,因为大家都热爱高山,热爱气象。”

一座山、一个站、40年!

传说中,九仙山曾是九个神仙的居住之地,然而,现实中的“仙境”却让人胆寒:这里年平均8级以上的大风天数203天;年平均雾日在300天以上,一旦云雾来袭,十米开外的地方一片朦胧;年平均雷暴日77天,为全国所罕见。气象站的工作人员因此打趣说:山上一年四季,永无“宁日”。

然而,虽然人居环境恶劣,这里的气象资料却弥足珍贵,九仙山气象站海拔1953米,正是850百帕所在高度,又因东临台湾海,除了负责每天24小时的气象记录观察外,还肩负着为军用和民航部门拍发天气预报、航空报和不定时危险报的艰巨任务。

“我是1967年上山的,那一年我刚从学校毕业,当时站里年轻的赖开岩同志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被雷击中,牺牲了,对我触动很大。”林玉仙说。

早年的山中岁月异常艰辛,老林回忆说,1987年以前山上不通电也没有自来水。仅靠一台旧柴油机发电,到山谷中挑泉水饮用。通电通水以后,一到寒冬,沉重的雨、雾淞又常把电线压断,只能点蜡烛和油灯。气温一旦降到零度以下,自来水结冰了,只能到处采集干净的雪或冰块融化后饮用。山上的食品除了米饭就是方便面,新鲜的蔬菜极为缺乏,鸡鸭鱼肉几乎见不着。

饮食之外,潮湿的空气也是一大麻烦,“晚上睡觉时地上还空无一物,早上爬起来,鞋子旁边就长满了蘑菇,被子也湿了一大片”,老林说,气象站几乎每一位同志都因此患有风湿病、关节炎。

林玉仙早年丧父,家中只有老祖母和母亲两人,18岁开始的高山生活使他落下了胃病、胆结石等老毛病。每次回家看望年迈的祖母,总被问到什么时候能够调动工作。“我总是说快了快了,但直到她去世我还在山上,现在母亲也已经80多岁了,我又用同样的话安慰她,40年了,我都快离不开这座山、这个站了。”老林说。

气象站这几年条件慢慢改善,先后完成了防雷工程和观测场、值班室改造,道路、停车场修建,职工津贴和补贴上去了,大伙儿也看上了电视,用起了电脑。但老林每天清晨仍延续着多年的习惯:对着远方出神,然后一声呼哨,静听层层看叠的山林回响。

I掀骨期”掀怒荔担卜书欧

“条件好了,我也快退休了,但这站里有股子魔力,来了的会爱上它,走了的会怀念它。”老林说。

奉献者群像

每个榜样的背后都有一群支持者。气象站除了老站长之外,个个也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汉子,这里的人一半以上工龄超过了 30年,多年深受风湿病、关节炎、胃炎等“高山病”的困扰。但他们却把“甘于寂寞,乐于奉献”奉为信条,谱写着一段段朴素而感人的劳动者之歌。

支部副书记陈能夺1971年从部队退伍后到站里工作,1983年,省局允许一部分站上工作人员调动,陈能夺考虑到一些大龄同志尚未成家,主动让出名额,继续留守高山。以后,这样的“让利”几乎成了一种习惯。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儿子陈为德长大符合招工条件时老陈毅然让他子承父业,来到高山站工作,被称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测报股长连友朋,1977年上山,家里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妻子长期患有精神疾病,家庭经济困难。为给妻子治病,连友朋经常利用休假时间外出筹措医疗费。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带上药品,把妻子接到了站里,等病情好一些又送回家,这样反反复复已经20年。然而,连友朋在工作上却丝毫不马虎,数十次受到各级气象部门的表彰。

气象员谢林光怀有身孕的妻子有一年到山上探亲,因为路途颠簸出现早产征兆,大家只好用树枝捆绑成简易担架,抬到当地卫生院抢救可最终却不幸流产。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妻子,老谢既悲伤又内疚,却只咽下泪水轻声说了句:“以后再要一个吧”。

物质的贫穷,精神的寂寞,雷电、毒蛇等带来的生命威胁,这些都已经让高山气象员们习以为常,长年在山中生活,整天整年面对的都是单调的数字,站里的人面对记者时也没有过多的言语,问他们山上苦不苦,他们只是回答,习惯了;问他们为什么不下山,回答一样简短,总得有人留在山上。老林向记者透露了站里一条不成文的惯例:一旦遇到复杂恶劣的天气,全站人员都自动到值班室帮忙。“一来是避免出现差错,二来大家都放心不下,怕一个人遇上困难,几十年待在一起,大家都快成一个人高山上的光荣。

作为国家基本站和参加亚洲气象情报交流的台站,同时也是福建省唯一的高山天气预报指标站,九仙山气象站目前全站工作人员仅11位但气象站30年来的杰出成绩却证明:他们是11位优秀的高山哨兵、11位真正的党员!

1996年春节,由于受连续低温阴雨天气的影响,山石坍塌,路面结冰严重,雨雾淞把8根高压电线杆压倒,两条高压线压断,交通完全阻隔,气象站几成“孤岛”。

当时,气象站正担负着为军事演习提供气象情报的任务。老林和春节留站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始终坚守工作岗位。没有电,晚上点蜡烛值班;没有水,到处去挖冰块和雨雾凇,融化后烧水做饭;为了保证发报和气象仪器供电,站里的人亲自动手清除路障,带手机和电池到山下充电,购买蓄电池运送上山。

恶劣的天气造成了长达4个月的停电、停水,但令人吃惊的是,气象站为军事演习提供的气象情报一次都没有中断。军事演习结束后,九仙山气象站受到演习部队首长的高度赞扬,并被福建省气象局评为“军事气象保障任务先进集体”。

因为责任心强,素质过硬,九仙山气象站多年来的错情率均在02%o以内。1978年至今,气象站共创下21个“百班无差错”、4个“250 班无差错”、气象报表预审连续 62 个月无错情的佳绩。先后27 人次获泉州市业务质量竞赛个人优胜奖,4人次被中国气象局授予“质量优秀测报员”的光荣称号;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气象系统先进集体”,福建省气象系统“红旗单位”,“福建省十佳职业道德先进集体”等几十个荣誉称号。

——林玉仙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关于劳动

欢迎加我的微信号交流

搜索
同类文章
友情链接
关于 商务 项目 联系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云南守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19003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