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账号

二维码 微信扫描关注

人民军队历来重视纪律建设——关于军人的演讲经典篇目

绿萝 2025-05-22 13:58 浏览

军人在你眼中的形象是个什么样?我曾就这个问题奔走在大街小巷对工作、生活在北京市8个城区的上千名学校师生、公司员工、公务员服务行业人员、退休干部、个体户、普通百姓等社会各界人士进行调查采访。调查结果表明,老百姓眼中的军人最突出、最鲜明的特点一个是无私奉献、有牺牲精神,另一个就是纪律性。

当兵前,常听别人议论说,部队规矩多、纪律严,连吃饭都规定时间,超时就要受批评。听到这些,心里并不以为然,觉得言过其实。后来入伍来到部队,有了感性认识和亲身体验,才知道部队的纪律严明其实怎么说都不过头。

记得当新兵时刚开始进饭堂吃饭,坐在饭桌边,也许是过分新鲜的缘故,我们又说又笑,像是进了电影院。突然,只听连长一声呼喊“全部出去集合!”我们个个依依不舍地放下碗筷,鱼贯而出。“吃饭时不准讲话!”连长认真而又严肃地强调。从此,大一个饭堂,除了轻微的喝汤声之外,别无动静。

如果你置身军营,就会发现,直线加方块的队列,整齐划一的内务,显示了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的军人生活的美;清一色的国防绿加上两点红,使人产生一种庄严、神圣、威武的美;阅兵场上,一个步伐一个足音,步调一致,令行禁止,显示了整齐划一的美。军营里,不论是着装美,还是仪表美,都是严格纪律的表现,它们的美实际上都是由纪律创造的美。

1999年春,向建国50周年献礼的重点工程--首都长安街绿化工程,在和煦的春风中拉开了序幕。我所在的“老虎团”官兵担负了长安街上从天安门城楼至礼士路的7个地段共26000多平方米的绿化任务。这是长安街上最繁华的地段,也是这次绿化工程的重点地段。

在劳动现场,只见战士的雨衣看成四方块放在小板凳上,挎包靠在小板凳的一侧,放得整整齐齐,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一条线,引得老外都前来拍照。

我们步调一致,一切行动听指挥,在劳动现场没有一个乱跑乱动的,好几百人连吃饭都是统一的。战士们吃完饭后,把掉到地上的饭粒、菜渣都捡起来用纸包好放到车上,带回去集中处理。

那时,作为这个纪律严明的团队中的一员,我觉得格外地自豪和骄傲。

许多退役军人谈起在部队成长进步的经历时,大都有这样的感慨:自己之所以能从一个单纯幼稚的青年变为思想积极、奋发向上、受人重的军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部队铁的纪律。否则,信马由缰,我行我素,能有大的进步才怪呢!

人民军队历来重视纪律建设。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把严明的纪律视为生命。早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同志亲自制定和颁发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成为了红军铁的纪律。战争年代我军广大官兵识大体顾大局,为了严守纪律,保证战斗胜利,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在部队机关时,因为工作关系,我曾到三军仪仗大队去过。仪仗大队的严明纪律是闻名于世的。在仪仗队,我了解到这样一件事:

一次,仪仗大队接上级通知去看演出,全队被安排在剧场前面4~5排就坐。战士们排着队,一人站到一个座位前。一位叫于可军的老战士发现自己座位的座板塌陷了下来,仅有一点点铁丝连着,无法落座。就在这时,带队干部下达了口令:“坐下!”百余人的队伍整齐地坐了下来,于可军也以同样的速度和动作蹲好,并且和别人一样高,样正,两只手还标准地放在膝盖上,军姿挺拔,眼睛有神。于可军知道,没有命令是不能乱动的,如果此时自己左右晃动,甚至站起身来,秩序就会受到影响。5分钟过去了,10分钟过去了……腰酸了,腿麻了,双手也不听使唤了,汗水顺着脸颊小溪似地直往下流,但于可军始终纹丝不动。

直到上半场的演出结束时,于可军才吃力地站起身来。

--张俊红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关于军人

欢迎加我的微信号交流

搜索
同类文章
友情链接
关于 商务 项目 联系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云南守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19003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