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关于经典散文的演讲经典篇目
徐亚凤 2025-10-26 15:08
浏览
次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呵!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呵
是“飞天”的袖间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呵!
我是你簇薪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呵!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呵,
我亲爱的祖国!
1979年4月20日
舒婷(1952—),当代女诗人,祖籍福建泉州。曾多次获全国性诗歌奖。1982年出版诗集《双桅船》和《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6年出版《会唱歌的鸢尾花》等。《祖国,我亲爱的祖国》写于1977年,发表于1979年。全诗共分四章,形象鲜明,感情深沉而又炽烈,渗透着时代所特有的忧国情绪。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赏析
舒婷的《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是朦胧诗派歌颂家国情怀的经典之作。诗作写于1977年,发表于1979年,正值中国摆脱十年浩劫、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转折点。诗人以独特的女性视角与细腻笔触,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交织,通过一系列沉郁与鲜亮交织的意象,既倾诉了祖国苦难的过往,也礼赞了新生的希望,更立下与祖国共赴未来的誓言,成为一代人对祖国复杂情感的集中写照。
一、核心意象:从苦难烙印到希望图腾
诗人以“我是你……”的呼告句式,构建了两组反差强烈的意象体系,既承载着历史的沉重,又孕育着新生的力量,让抽象的家国情感变得可触可感。
苦难与坚守:历史的沉重印记 前两节聚焦祖国饱经沧桑的过往,选取的意象充满衰败与疲惫感,却暗含不屈的韧性:
“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老水车”在河边运转数百年,纺出的是“疲惫的歌”,象征祖国在漫长历史中延续的生存韧性;“矿灯”熏黑如“额上”的印记,照亮的是“历史隧洞”中的“蜗行摸索”,既写出了探索之路的艰辛,也暗喻祖国在黑暗中从未停止前行的脚步。
“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稻穗”干瘪直指粮食匮乏的贫困,“路基”失修暗示发展的停滞,“驳船”在淤滩挣扎、纤绳“勒进肩膊”,则将祖国承受的苦难具象化为肉体可感的疼痛,三个意象叠加,勾勒出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困顿图景。
“飞天袖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飞天”是敦煌壁画中象征美好理想的形象,而“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则精准概括了祖祖辈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未能实现的遗憾,将“痛苦的希望”这一矛盾情感具象化,饱含历史的怅惘。
新生与希望:时代的觉醒之光 第三节转向改革开放初期的现实,意象瞬间变得鲜活而充满生命力,传递出挣脱禁锢的欢悦:
“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中挣脱,暗指摆脱了教条主义的束缚;“古莲的胚芽”深埋雪被之下仍能萌发,象征着历经苦难的祖国依然保有顽强的生命力与复兴的可能。
“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眼泪”是对过往苦难的记忆,“笑涡”是对新生的欢欣,精准捕捉了时代转型期“悲喜交织”的集体情绪;“起跑线”与“喷薄的黎明”则直白宣告新时代的开启,将希望具象为可见的晨光与可奔赴的起点,充满昂扬的力量。
二、情感脉络:从痛惜到献身的层层递进
全诗以四个“祖国呵!”为情感节点,清晰展现了从回望苦难到拥抱希望、最终立誓献身的情感演进,完成了个人与祖国的精神融合。
第一阶段:痛惜与共情(第1节)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祖国呵!”
诗人以“我是你……”的句式完成与祖国的“身份绑定”,将祖国的苦难视为自身的苦难。意象的疲惫感中藏着对祖国坚韧品格的叹服,结尾的“祖国呵!”是深沉的感叹,饱含对历史沉重的理解与疼惜。
第二阶段:哀怨与期许(第2节)
“我是贫困,我是悲哀……——祖国呵!”
情感从具象描绘转向直接抒情,直白承认祖国的“贫困”与“悲哀”,但更强调“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未落到地面的花朵”既是遗憾,也暗含对未来的期许,结尾的“祖国呵!”是带着哀怨的呼唤,将个人与祖国的命运更紧密地捆绑。
第三阶段:欢欣与振奋(第3节)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祖国呵!”
随着意象的焕新,情感基调从沉郁转向明快。“挣脱蛛网”“胚芽萌发”“黎明喷薄”等意象传递出压抑后的释放,“挂着眼泪的笑涡”精准表达了劫后重生的复杂喜悦,结尾的“祖国呵!”是欣喜的呼唤,满溢对新生的憧憬。
第四阶段:融合与献身(第4节)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 情感达到高潮,实现个人与祖国的彻底融合:“十亿分之一”是个体的渺小,“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是与祖国的共生,“迷惘—深思—沸腾”的自我成长,恰是祖国从苦难到觉醒的缩影。最终以“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取得你的富饶、荣光、自由”的誓言收尾,将对祖国的爱升华为决绝的献身精神,结尾的呼告在“亲爱的”的前缀中,满含赤子的虔诚与深情。
三、艺术特色:朦胧诗派的情感表达范式
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作,全诗在艺术手法上打破了传统颂歌的空洞,以独特的表达传递出深沉的情感张力。
意象隐喻:抽象情感的具象化
诗人摒弃了“长江长城”等宏大而空泛的传统意象,转而选取“老水车”“矿灯”“胚芽”等贴近生活的具象物象,将历史的沉重、现实的困顿与未来的希望转化为可感知的画面。这些意象看似零散,却在“祖国与自我”的核心关联下形成统一整体,既保留了朦胧诗的想象空间,又让情感表达精准而深刻。
人称融合:“我”与“祖国”的共生关系
全诗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却始终将“我”与“祖国”置于共生语境中:“我”是祖国苦难的承载者,也是祖国希望的孕育者;祖国是“伤痕累累的乳房”,滋养着“我”的成长。这种“我即祖国,祖国即我”的身份认同,打破了传统爱国诗歌中“歌颂者与被歌颂者”的二元对立,让爱国情感更具代入感与真实性。
节奏递进:从沉郁到激昂的情感流动
诗歌的节奏随情感起伏自然变化:前两节句式偏长,“纺着疲惫的歌”“蜗行摸索”等表达节奏舒缓,贴合沉郁的情感;第三节意象密集且鲜活,“挣脱”“喷薄”等动词加快节奏,传递振奋之情;第四节长短句结合,“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的对仗句凝练有力,结尾的誓言则以铿锵节奏推向高潮,形成回肠荡气的咏叹效果。
四、主题价值:超越时代的家国情怀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的价值,在于它精准捕捉了特定时代的集体情绪,并将其升华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家国情感:
它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不回避祖国的苦难与落后,以真诚的直面替代空洞的歌颂,体现了朦胧诗派“说真话”的精神内核;
它是对时代的热烈礼赞:用“绯红的黎明”等意象,记录了改革开放初期全社会的希望与振奋,成为时代转型的精神印记;
它是对责任的庄严担当:“以血肉之躯换取祖国富饶”的誓言,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诠释了“匹夫有责”的当代内涵。
时至今日,这首诗依然能引发共鸣——它所传递的,不仅是特定年代的爱国情感,更是一种“与祖国共成长、同担当”的精神品格,这种品格在任何时代都具有不朽的价值。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