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账号

二维码 微信扫描关注

泥土——关于经典散文的演讲经典篇目

徐亚凤 2025-10-23 11:45 浏览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怕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1945

鲁藜(1914—1999),原名许徒弟,生于福建同安。出版的诗集有《醒来的时候》《锻炼》《红旗手》《天青集》《鹅毛集》等。这首小诗朴素而清丽,简洁而又富有哲理,诗人恰当地使用了珍珠泥土两个比喻,使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产生了强烈的对比。

《泥土》赏析

鲁藜的《泥土》是一首凝练隽永的哲理小诗,以珍珠泥土的鲜明对比,直击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倡导一种甘于奉献、融入集体的 humble 精神。全诗仅四句,语言质朴无华,却如警钟般发人深省,在简洁的表达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

一、核心意象:对比中凸显人生选择

诗歌的精髓在于珍珠泥土两个核心意象的巧妙运用,通过对比直指两种人生价值观的差异。

珍珠:自我珍视的困境

珍珠象征着那些自视甚高、追求个人价值凸显的人。这类人将自己定位为稀有珍宝,核心困扰是怕被埋没”——因过度关注自身的珍贵,时刻担忧才华不被看见、价值不被认可,最终陷入患得患失的痛苦中。这种人生态度的本质是以自我为中心,将个人价值与外界的认可捆绑,反而被名利的焦虑所束缚。

泥土:甘于奉献的境界

泥土则代表着甘于平凡、乐于奉献的人生选择。泥土平凡质朴,随处可见,却能承载万物。诗人倡导把自己当作泥土,并非否定个人价值,而是主张放下对特殊性的执念,融入集体、服务他人。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是奉献精神的具象化——以自身的平凡为他人铺路,在服务集体的过程中实现更广阔的价值,这种选择带来的是超越个人得失的坦然与意义感。

二、主题思想:超越自我,在奉献中实现价值

诗歌的主题直指人生价值的实现路径,以鲜明的态度否定了唯我的价值观,推崇利他的奉献精神。          

批判功利化的自我认知

诗人以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怕被埋没的痛苦,点出功利化自我认知的困境:过度强调个人的独特性,反而会被被埋没的恐惧裹挟,陷入精神内耗。这种人生态度看似追求自我价值,实则局限于个人的小格局中。

倡导融入集体的奉献精神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是诗人给出的人生答案。它倡导一种放下小我、融入大我的境界——不追求个人的耀眼光芒,而是甘愿做服务他人的基石。这种选择并非消极的躺平,而是主动的价值升华:个人的意义,在为集体、为他人创造便利的过程中,得到了更持久、更深刻的体现。

三、艺术特色:简洁凝练中的力量

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以简驭繁,用最朴素的表达传递最深刻的道理。

语言极简,直击核心

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仅用日常词汇构建意象,每一句都直奔主题。没有铺陈渲染,却如利刃般刺破虚伪的自我包装,让读者在简短的文字中瞬间领会诗人的意图,实现一语中的的表达效果。

以小见大,意蕴深远

诗歌以珍珠泥土的小意象,折射出人生价值选择的大命题。从个人对自我定位的态度,延伸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人生意义的实现方式,看似写的是自我认知的小事,实则探讨了具有普遍性的人生哲学,让不同时代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启示。

这首诗的价值在于其永恒的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真正的价值从不源于自我标榜的珍贵,而在于服务他人的平凡。放下对个人名利的执念,以谦逊的态度融入集体、甘于奉献,才能在超越小我的过程中,找到更坚实、更持久的人生意义。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经典散文

欢迎加我的微信号交流

搜索
同类文章
友情链接
关于 商务 项目 联系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云南守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19003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