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账号

二维码 微信扫描关注

月夜——关于古风诗词的演讲经典篇目

徐亚凤 2025-09-30 11:13 浏览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针。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月夜》记叙了诗人对初春月夜气候转暖的独特感受。诗的前两旬写景,描绘了一幅星月西斜、夜深人静的画面,朗诵时,咬字应轻巧,语气平缓,表现出深夜的静谧感。诗的后两句记所闻、所感,因虫声透过窗纱传来,诗人感到已到春暖时节,内心有欢喜的成分,朗诵时,语势应有变化,语言色彩相对明亮起来,令人感到物候在变化,富有生机。

朗读者:王译萱

中央电视台外景主持人

《月夜》解析

刘方平的《月夜》是唐诗中描摹初春月夜景致、捕捉物候变化的精妙之作。全诗四句以“夜深”为背景,前两句勾勒星月西斜的静谧夜景,后两句聚焦虫声透窗的细微生机,在“静”与“动”、“冷”与“暖”的对比中,既写出初春深夜的清幽,更藏着诗人感知春气萌动的惊喜,字里行间满是对自然细微变化的敏锐捕捉,堪称“以小见大、以景传情”的初春咏怀佳作。

开篇“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以极简的笔触勾勒深夜月色与星象,瞬间奠定静谧清冷的基调。“更深”点明时间——夜已深沉,多数人已入眠,天地间只剩寂静;“月色半人家”描摹月色的形态——皎洁的月光并未铺满所有房屋,只照亮半边庭院、半面墙垣,这种“半明半暗”的光影,既写出月光的柔和与含蓄,也让深夜多了几分朦胧的静谧,仿佛能看见月光下房屋的明暗轮廓,听见夜风吹过的细微声响。“北斗阑干南斗斜”则将视角从地面转向夜空——北斗星与南斗星已倾斜交错,不再是夜空中的正位,既暗示夜已过半,也以星象的“静”呼应地面的“寂”,天地间仿佛只剩星月与寂静相伴。朗诵时需咬字轻巧、语气平缓,“半人家”的“半”字可稍作轻读,传递月色的朦胧感;“阑干”“斜”二字语调沉缓,模拟星象西斜的缓慢动态,让深夜的静谧感在声音中缓缓弥漫。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笔锋一转,从“写景”转向“写感”,以“虫声透窗”的细微生机,打破深夜的寂静,也让全诗的意境从“清冷”转为“温暖”。“今夜偏知”四字是情感的转折,“偏知”二字带着诗人独有的惊喜——此前或许未觉春寒消退,今夜却忽然感知到春气的暖意,这份“偏知”不是刻意寻觅的结果,而是偶然间的心灵触动,透着对自然的敏锐感知;“春气暖”是诗人的核心感受,它不是具象的景物,却能通过后文的“虫声”得到印证,让“暖”从抽象的感觉变为可感知的存在。“虫声新透绿窗纱”则是对“春气暖”的最佳注解——寒冬过后,虫类首次苏醒鸣叫,它们的声音微弱却清晰,穿透绿色的窗纱传入室内,这声“新透”的虫鸣,既是春气萌动的信号,也是生命复苏的象征。“新”字极妙,既写出虫声的“初次出现”,也暗含诗人的“新鲜感”与“惊喜感”;“透”字则写出虫声的穿透力,即便隔着窗纱,也能清晰听闻,仿佛春气与生机一同透过窗纱,涌入诗人的居所。朗诵时需转换语势,从之前的平缓沉缓转为明亮轻快,“偏知”二字可稍作上扬,传递惊喜感;“虫声新透”四字语调轻快,“新”字可略加重,突出虫声的“初次出现”,让听者能从声音中感受到春气渐暖、虫声初鸣的生机,体会诗人内心的欢喜。

从艺术特色来看,《月夜》的魅力在于“以细微见宏大”。诗人没有写“春暖花开”的壮阔春景,而是聚焦“深夜月色”“星斗西斜”“虫声透窗”等微小景致,却通过这些细节,勾勒出初春时节“夜寒渐退、春气萌动”的整体物候变化。尤其是“虫声新透绿窗纱”一句,将“春气暖”这一抽象感受,转化为可听、可感的具体场景——虫声的“新”对应春气的“初”,窗纱的“绿”暗示草木的“萌”,寥寥七字,却让初春的生机与暖意跃然纸上,堪称“炼字炼意”的典范。

作为中唐咏物诗的代表,《月夜》之所以能流传千年,正因为它写出了人们共通的“迎春喜悦”。每个人都曾有过类似的体验:在某个深夜或清晨,忽然从一丝微风、一声虫鸣中,感知到季节的更迭,那份对“新生命、新气象”的惊喜,是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这首诗不仅是对初春月夜的记录,更成为一种“迎春心境”的象征——它提醒人们,春天的到来并非轰轰烈烈,而是藏在细微的物候变化中,只需保持对自然的敏感,便能最早捕捉到春的讯息。          

即便今日读来,我们依然能从“虫声新透绿窗纱”中,想象出那声穿透夜色与窗纱的微弱虫鸣,感受到那份藏在深夜里的春之暖意与生命喜悦。这便是《月夜》的力量:它以最朴素的语言,承载最细腻的情感,让每一个读者都能在诗中,重拾对季节变化的敏感,体会那份“于细微处见生机”的美好。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古风诗词

欢迎加我的微信号交流

搜索
同类文章
友情链接
关于 商务 项目 联系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云南守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19003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