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金权:一生做个好老师——关于教师的朗诵经典篇目
绿萝 2025-11-25 10:33
浏览
次
放弃令人羡慕的名校工作,数十年“蜗居”山区中学教书育人;身处清贫,却甘之如饴,并长年资助困难学生……他就是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湖北省蕲春县第四中学教师汪金权。
汪金权出生于1963年,在大别山区长大,自幼家中十分贫穷,全靠乡亲资助才完成学业。在艰难之中发奋求学,汪金权成为全村的第一个大学生。1987年,汪金权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他被分配到有名的黄冈中学。
参加工作那一年,汪金权趁着假日,到蕲春四中看望老师顾凤鸣。那时的四 中还很破旧,仅有几排平房,八个班级,十几个老师,数百名学生。顾老师对他 叹气道:“四中条件差,又地处偏远,留不住老师,也招不到优质生源啊!”汪金权听后,当即表示:“那我调过来吧。”顾凤鸣以为这个学生只是随便说说,可令顾老师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年,汪金权真的申请调到四中来了,而且一待就是20多年。
谈起当年的想法,汪金权说:“我是从山区走出来的,当时看到四中很需要老师,为了支持山区教育,就义无反顾地到最偏远的学校来了。”
循着汪金权的成长轨迹,不难理解他当年的选择。汪金权爱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他爱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他对山区教育资源的贫瘠有着切肤之痛,
他明白,山区教育需要他贡献力量。油然而生的责任感使得汪金权做出了回乡的选择,也成为支撑他坚守下去的力量。他说:“我也曾困惑过,彷徨过,然而,我最终想明白了,我到底图什么,那就是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我的学生们,我的父老乡亲。”
20多年,对一所学校来说,也许不是太长,可对于汪金权来说,这是他全部 的青春年华。从当年的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到如今的满头白发、饱经沧桑。20多年,汪金权遭遇过各种各样的困难,经历过多种磨难,然而,他就像是大别山上的青松, 深深地扎根于这片土地,从来没有放弃过。20多年,作为一名高级教师, 一名全国优秀教师,一名蕲春的名师,汪金权有更多的机会可以离开,曾有学校向他抛出 橄榄枝,工资是现在的数倍,可他一概拒绝了。汪金权总是说:“我走了,这里的 孩子们怎么办?”
“我离不开大山,离不开大山的孩子们,他们是那么的质朴可爱,他们需要我。 我在这里找到了人生价值,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过去,我在这里20多年从没有离开过;今后,我更不会离开,我将伴着孩子们,直到我教不动的那一天。”汪金权多次这样说。
20多年来不计回报地资助学生,这是汪金权育人生涯中最动人的篇章。从到蕲春四中工作的那一天起,他就竭尽所能、默默无闻地帮助那些寒门学子。
汪金权对贫寒学子的资助,可以用“痴”来形容。有一个困难学生,他帮一个;有两个,他帮一双。他说:“说句心里话,我帮助学生,不是我多么无私和伟大,我 实在见不得山里孩子求学无门的困境,不忍心他们因贫失学而误了前程。我本来就是 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完成学业的,如今,他们的孩子有困难,我能不帮一把吗?”
20多年来,汪金权到底资助了多少学生,到底捐出了多少钱,这的确是一笔 无法精确统计的账目。但是,这些稀里糊涂却又清清白白的账,深深地记在从四中 走出的学生心中,记在老师们心中,记在蕲北山乡人们的心中。
有人问:“老汪,你在农村学校工作这么多年,头发白了,家里穷了,妻病、 儿苦,你这一生过得值吗?”
汪金权回答说:“是啊!对亲人我亏欠的太多,我怎么做都无以回报。但我是一名教师,必须恪守教师的本分,倾心尽力地教好书,把学生培养好,这已是我生命中 重要的精神支柱。只要走进课堂,人世间的一切苦难,好像在瞬间烟消云散了。”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猜你喜欢
- 搜索
-
- 同类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