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条小河——关于现代诗歌的演讲经典篇目
吴健溪 2025-09-09 10:29
浏览
次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编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人了流入那无情的大海-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我也随了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竟也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1925 年
这首《我是一条小河》是现代诗人冯至创作于 1925 年的抒情诗,以清新婉丽的意象、含蓄缠绵的语调,勾勒出一段朦胧而短暂的爱恋,字里行间浸透着初恋般的纯真与逝去后的怅惘,堪称中国现代抒情诗中的经典之作。
一、以 “小河” 为喻:流动的爱恋与宿命感
全诗以 “我是一条小河” 为核心意象,贯穿始终。“小河” 的 “流动” 既是自然属性,更暗喻着情感的发生、发展与终结:
开篇 “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 ——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无心” 二字道尽相遇的偶然与纯粹。“彩霞般的影儿” 轻盈、美好,如初恋的惊鸿一瞥,不沾尘埃;而 “软软的柔波” 则是 “我” 温柔的接纳,情感在无意识中悄然萌芽。
接着,小河 “流过森林”“流过花丛”,便将 “碧翠的叶影儿”“凄艳的花影儿” 分别 “裁剪成你的裙裳”“编织成你的花冠”。这里的 “裁剪”“编织”,是爱恋中自然流露的珍视与付出 ——“我” 所见的一切美好,都不自觉地与 “你” 相连,将世界的诗意都赋予对方,尽显痴迷与专注。
二、从 “柔波” 到 “大海”:美好破碎的怅惘
诗的后半段,笔锋陡转,从温柔的憧憬跌入现实的无奈: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 / 流入那无情的大海 ——”“无奈” 二字点破宿命感,“大海” 与 “柔波” 形成强烈对比:前者 “风又厉,浪又狂”,象征着现实的残酷、命运的无常,或是某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如时间、距离、世俗);后者 “软软”“荡荡”“粼粼”,则是爱恋中纯粹的温柔乡。
大海的狂暴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不仅摧毁了 “我” 为 “你” 编织的美好意象,更象征着这段情感的破碎。而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 竟也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以 “彩霞幻散” 作结,呼应开篇的 “彩霞般的影儿”,形成闭环 —— 美好来得轻盈,去得也无痕,留下的只有 “随了海潮漂漾” 的茫然与失落。
三、含蓄之美:未言明的爱,更显深沉
诗中始终未直接点破 “爱恋” 二字,所有情感都寄托于 “影儿”“柔波”“裙裳”“花冠” 等意象中。这种 “此时无声胜有声” 的含蓄,恰是初恋心境的真实写照:羞涩、内敛,将炽热的情感藏在对细节的珍视里。而 “无情的大海” 所带来的破碎感,又超越了个人情伤,暗含着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普遍感慨 —— 正如青春、初恋,往往在不可抗力面前显得脆弱,却因短暂而更显珍贵。
1925 年的中国,正处于新旧思潮激荡的年代,冯至的这首诗既保留了古典诗词的含蓄意境,又融入了现代白话的清新自然,以个人化的情感体验,触及了人类共通的 “美好逝去” 的怅惘,因而穿越时空,至今仍能拨动读者的心弦。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