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账号

二维码 微信扫描关注

沁园春·雪——关于现代诗歌的演讲经典篇目

吴健溪 2025-09-10 13:31 浏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原注)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九三六年二月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作于 1936 年红军长征胜利后,字里行间既见山河气魄,又藏历史哲思,堪称 “诗史合一” 的典范。其赏析可从三个维度展开:

一、泼墨山水:以天地为纸的空间史诗

上阕以 “北国风光” 起笔,用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的广角镜头,将中国北方的雪景铺展成一幅纵贯千里的壮阔长卷。“望” 字领起的七句,更是步步登高,从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的苍茫,到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的静穆,再到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的动态 —— 化静为动的奇思,让冰封的群山如银蛇舞动,起伏的高原似白象奔驰,最后以 “欲与天公试比高” 的豪情,将自然景观升华为与天地对话的生命张力。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一句,笔锋陡转,从当下的冰雪世界宕开,预想晴日里阳光映雪、红白相衬的明媚,既补全了雪景的层次感,又暗含 “寒冬过后是春天” 的隐喻,为下阕的抒情埋下伏笔。

二、叩问历史:以英雄为镜的时间哲思

下阕以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承上启下,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勾连。“竞折腰” 三字,道尽古往今来英雄对山河的眷恋,却又以 “惜” 字领起,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位历史巨擘作出点评:       

“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非否定其功业,而是指出帝王们在 “武治” 之外,于 “文治”“精神传承” 上的缺憾;

“只识弯弓射大雕”,则点出成吉思汗虽武功赫赫,却缺乏对文明的深层建构。

这种 “惜”,不是苛责,而是站在历史高度的清醒 —— 英雄终会落幕,功业总有局限。直至 “俱往矣” 三字斩钉截铁,将过往的辉煌一笔带过,转而以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收束,既是对新时代革命者的自信宣言,也暗合 “长江后浪推前浪” 的历史规律:真正的 “风流人物”,不仅要有改天换地的气魄,更要有超越前人的格局与担当。

三、人格与时代:词作背后的精神密码

1936 年的中国,正值民族危亡之际,红军长征的胜利为黑暗中的中国带来曙光。词作中,“千里冰封” 的肃杀与 “红装素裹” 的希望,“历史英雄” 的局限与 “今朝人物” 的自信,形成鲜明对照,恰是时代精神的隐喻。毛泽东以诗人的豪迈与革命家的远见,将个人情怀、民族命运与历史规律熔铸于词中:     

写雪景,是对祖国山河的深爱;

评英雄,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赞今朝,是对未来使命的担当。

这种将 “小我” 融入 “大我”、将 “抒情” 升华为 “史诗” 的境界,让词作超越了个人咏怀,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号角。

《沁园春・雪》的魅力,在于它既是 “冰天雪地” 的实景画,又是 “古今对话” 的思想史,更是 “继往开来” 的宣言书。其气象之阔大、意境之高远、思想之深邃,在中国诗词史上独树一帜,正如鲁迅所言 “无情未必真豪杰”,毛泽东以笔为剑,以诗言志,让这首词成为镌刻在民族记忆中的精神图腾。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现代诗歌

欢迎加我的微信号交流

搜索
同类文章
友情链接
关于 商务 项目 联系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云南守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19003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