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绿草——关于现代诗歌的演讲经典篇目
徐亚凤 2025-09-08 09:43
浏览
次
我是绿草
鲁黎
我是绿草
我的装束很朴素
也没有美丽的花
可是,我是春天的信号
人们看见我而高兴
盛夏,劳动的人们
喜欢躺在我怀里休息
到秋天,我就枯萎
我准备火种给严寒的世界
鲁蔡(1914—1999),原名许度地,福建同安县人。有诗集《醒来的时候》、《锻炼》、《时间的歌》、《星的歌》、《鲁蔡诗选》等。
《我是绿草》是一首形象、精美的咏物诗,赞美了小草的奉献精神。绿草一年四季都在为人们服务,它的精神是多么高尚而美好啊!诗人借助“绿草”这一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自己朴实无华、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耐人寻味,也发人深思。
《我是绿草》解析
鲁黎的《我是绿草》以第一人称视角,将“绿草”这一平凡意象写得充满温情与力量。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质朴的语言勾勒出绿草从春到秋的生命轨迹,既藏着对自然之物的细腻体察,更借绿草的形象传递出“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内核,让平凡事物的价值在诗行间熠熠生辉。
开篇“我是绿草,我的装束很朴素,也没有美丽的花”,直白点出绿草的“平凡”——没有艳丽的外表,没有夺目的花朵,仅以“朴素”的姿态存在。这种开篇不避“平凡”的写法,反而让绿草的形象更显真实亲切,如同生活中随处可见却常被忽略的存在,为后文凸显其价值做了铺垫。紧接着“可是,我是春天的信号,人们看见我而高兴”,以“可是”转折,瞬间点亮绿草的意义:它虽朴素,却是春天到来的第一个信使,当冰雪消融、万物未醒时,绿草的破土而出,给人们带来对春日的期待与喜悦。这里的“信号”一词用得精准,既写出绿草的先导作用,也暗含人们对新生与希望的向往,让平凡的绿草有了“报春者”的温暖身份。
“盛夏,劳动的人们,喜欢躺在我怀里休息”,将绿草的奉献从“报春”延伸至“服务”。盛夏时节,烈日炎炎,劳动归来的人们能在绿草的“怀里”寻得一片清凉与舒适,“怀里”二字赋予绿草拟人化的温柔,仿佛它是默默守护的伙伴,以自己的身躯为人们提供休憩的港湾。这份奉献不张扬、不索取,却贴合着最朴素的生活需求,让绿草的形象更添几分亲切与可靠。
诗的结尾“到秋天,我就枯萎,我准备火种给严寒的世界”,则将绿草的奉献推向极致。秋天的枯萎本是生命的终点,诗人却赋予它新的意义——枯萎的绿草并非走向消亡,而是“准备火种”,为严寒的世界带去温暖。这里的“火种”既是写实(枯草可作燃料),更是象征:即便生命走向尽头,绿草仍以最后的力量奉献自己,为寒冷的世界留存温度。这种“生时服务、死后奉献”的生命态度,让平凡的绿草超越了自然之物的范畴,成为“默默奉献”精神的化身。
整首诗以“春—夏—秋”的时间线为脉络,串联起绿草的不同价值:春天是“报春的信号”,盛夏是“休憩的港湾”,秋天是“御寒的火种”。每一个阶段的价值都不惊天动地,却都贴合着世界与人们的需求,恰如诗人鲁黎自身的追求——他借绿草的“朴素”与“奉献”,隐喻自己对生活、对他人的态度:不追求外在的光鲜,只愿以力所能及的方式付出,在平凡中实现生命的价值。
鲁黎的诗歌向来以“贴近生活、富含哲理”著称,《我是绿草》便是典型代表。他没有将“奉献”的主题刻意拔高,而是通过绿草这一人们熟知的自然形象,让抽象的精神变得可感可知。读者在读懂绿草四季奉献的同时,也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生活中那些如绿草般的人——他们平凡、朴素,却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付出,为世界带来温暖与希望。这种“以小见大、以物喻人”的写法,让诗歌既有自然之美,又有人文温度,耐人寻味,更能引发读者对“平凡与价值”“奉献与意义”的深思。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