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跌了一跤——关于诗歌的演讲经典篇目
徐亚凤 2025-09-03 09:33
浏览
次
小溪跌了一跤
高帆
小溪絮絮叨叨
对着岸边的小草
说起来没完没了
说着说着
忽然又咯咯大笑
原来
有一条儿小鱼儿
在挠它的痒痒
笑得它忘了看路
被一块岩石
绊得跌了一跤
高帆,本名高云鹏,1937年生千吉林。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出版个人作品集《岁月留痕》、《清晨,十三岁》等多种。
《小溪跌了一跤》解析
高帆的《小溪跌了一跤》以极致的童真视角与拟人化笔法,将寻常的自然场景转化为充满童趣的“儿童故事”,用灵动的语言勾勒出小溪鲜活的“孩童性格”,既藏着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又传递出儿童世界特有的天真烂漫,堪称一首“让自然开口说话”的优秀儿童诗。
从形象塑造来看,诗人打破“小溪”作为自然景物的固有认知,赋予其完整的“孩童人格”。诗中的小溪不再是冰冷的水流,而是一个爱说话、爱大笑、会“跌跤”的孩子——“絮絮叨叨”“说起来没完没了”,像极了围着大人叽叽喳喳分享趣事的孩童;“忽然又咯咯大笑”,则将溪水流动的声响转化为孩童爽朗的笑声,充满生命力;而“忘了看路”“被一块岩石绊得跌了一跤”的情节,更是精准还原了儿童“因贪玩分心而犯错”的日常,让小溪的形象瞬间变得鲜活、可爱,仿佛能看到一个调皮孩子不小心摔跤后,既有点懊恼又忍不住好笑的模样。此外,“小鱼儿挠痒痒”的设定,为小溪的“笑”与“跌跤”提供了充满童趣的动因,将自然现象转化为儿童能理解的“玩伴互动”,进一步拉近了诗歌与儿童的距离。
在语言风格上,诗歌尽显“口语化、浅白化、节奏感”的儿童诗特质,完美契合儿童的阅读与感知习惯。“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咯咯大笑”等词语,均为儿童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口语表达,没有晦涩的词汇与复杂的句式,读起来亲切自然,仿佛诗人在与孩子面对面讲故事;同时,诗歌注重句式的长短变化与节奏的营造,“对着岸边的小草/说起来没完没了”“说着说着/忽然又咯咯大笑”等短句与长句的搭配,既模拟了小溪“时缓时急”的流动状态,又让诗歌读起来富有韵律,避免了单调感。而“跌了一跤”这一通俗的表述,更是用儿童能感知的“身体动作”,将溪水撞击岩石的场景具象化,让抽象的自然现象变得可触可感。
从情感与主题表达来看,诗歌以“快乐”为核心,传递出对自然之美与儿童天性的珍视。诗中没有深刻的哲理与复杂的情感,而是聚焦于小溪“说话、大笑、跌跤”的轻松场景,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绘,展现自然中蕴藏的生机与趣味,也暗合儿童“热爱玩耍、容易快乐”的天性。这种“无说教、纯趣味”的表达,既尊重了儿童对“快乐”的纯粹追求,又能让孩子在阅读中感受到自然的亲切——原来小溪也像自己一样,会聊天、会大笑、会犯错,从而激发孩子对自然的热爱与探索欲。
结合高帆的创作背景,作为长期深耕儿童文学领域的学者与作家,他深谙儿童的心理需求与认知特点。《小溪跌了一跤》没有采用宏大的叙事或深刻的主题,而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将“小溪”这一常见的自然景物“儿童化”,用儿童能理解的语言与逻辑讲述故事,正如他在《清晨,十三岁》等作品中展现的那样,始终以“贴近儿童心灵、守护童真”为创作核心。这种创作理念,让诗歌不仅能给儿童带来阅读的快乐,更能引导他们以“朋友”的视角看待自然,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
整体而言,《小溪跌了一跤》以鲜活的拟人形象、浅白的语言、轻松的氛围,构建了一个充满童趣的自然世界。它既是儿童认识自然、感受快乐的“窗口”,也是成人重温童年、回归纯粹的“桥梁”,充分彰显了高帆儿童诗创作“以童真观世界,以趣味传美好”的独特魅力。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猜你喜欢
- 搜索
-
- 同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