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课程由入门到进阶】21.基础课程 第十五讲 播音发声 口腔控制(训练)
绿萝 2025-07-01 14:36
浏览
次
以下是播音主持口腔控制训练
的系统化分项论述,
采用纯文本分线结构呈现专业训练体系:
一、发音基础理论架构
声学三要素控制
音高控制:
通过膈肌升降调节声带张力
(例:四声调值需精确到五度标记法)
音强控制:
胸腹联合呼吸支撑声压
(新闻播报需达到70-80分贝)
音色控制:
调节共鸣腔比例
("a"音要求口腔共鸣占比≥60%)
咬字器官协同机制
唇部:
轮匝肌中央1/3处集中发力
(爆破音b/p需0.5秒蓄力)
舌尖:
前中后三区动态分工
("d/t"用舌尖前区,"g/k"用舌根)
软腭:
垂直升降幅度决定鼻化程度
(发"ang"时需上提15mm)
二、四音节词强化训练细则
元音夸张训练法
单元音拉伸:
将主要元音延长至500ms
(如"老"的ao音保持半秒)
复合元音分解:
将韵母拆解为过渡音
("iao"拆为i-a-o三阶段)
共鸣位置锁定:
使用喉镜观察软腭抬升高度
常见缺陷矫正方案
扁音矫正:
采用倒挂发声法
(头部后仰30度强制打开口腔)
鼻音过重:
捏鼻训练检测非必要鼻腔共鸣
尾音缺失:
在录音棚进行-6dB频谱分析
三、进阶训练课程设计
每日必修科目
晨功训练:30分钟口部操
(包含唇舌力度分级练习)
录音分析:
使用Praat软件测量共振峰轨迹
镜像训练:
观察口腔开合度与面部肌肉状态
阶段性评估标准
初级:单字清晰度达国家
普通话测试二级标准
中级:
四音节词语流音变准确率≥95%
高级:即兴口语的
枣核形发音保持率90%以上
注:本训练体系
需配合声学仪器监测,
建议在专业语音师指导下
进行周期不少于6个月的系统训练,
重点解决方言区
学员的发音器官代偿问题。
训练过程中
需建立个人声纹档案,
每月进行频谱特征对比分析。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猜你喜欢
- 搜索
-
- 同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