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创作】48.9.3语气的声音形式(一)
绿萝 2025-05-19 11:48
浏览
次
语气表达技巧课程讲义总结
一、核心原则:内外统一与艺术化
语气表达的核心在于将内心的情感
与外在的声音形式精准结合。
声音不仅是情感的“传声筒”,
更需基于真实感受进行艺术加工,
既贴近生活又高于生活。
需避免刻板化处理——
情感的变化应随语境细腻流动,
而非机械对照技巧公式。
例如,同样是“愤怒”,
战场指挥官的怒吼与孩童赌气时的叫嚷,
在声音的爆发力、
气息支撑上应有明显差异。
二、声音形式的三维解析
语气的外化需综合把握声音状态、
口腔状态与气息状态的协同作用。
不同情感色彩对应不同的发声特征:
爱的情感
声音:柔和舒缓,音色明亮温暖
口腔:松弛自然,发音位置稍向前
气息:下沉绵长,如轻抚般徐徐送出
示例:“别怕,我在这儿呢。”
(哄慰孩子时声线轻柔,气息平稳)
憎的情感
声音:短促强硬,音调陡然升高
口腔:肌肉紧绷,舌根后缩形成压迫感
气息:瞬间爆发后急促回收,如刀刃劈砍
示例:“你怎么能这样!”
(厌恶时字音短促,喉部用力)
悲的情感
声音:低哑拖长,尾音略带颤抖
口腔:开合迟缓,似口中含重物
气息:深叹下沉,伴随断续的抽吸声
示例:“他再也不会回来了……”
(哀伤时语速放慢,气息断续)
急的情感
声音:高亮短促,字音如珠落玉盘
口腔:开合迅速,舌尖灵活弹动
气息:浅吸快吐,胸腔明显起伏
示例:“快!拦住那辆车!”
(紧迫时句首爆破音加重)
三、案例分析:从文本到声音的转化
新闻播报(喜悦场景)
青岛黄金周报道:播音员通过透亮音色
与饱满气息展现欢庆氛围。
练习时可先微笑松牙关,
发“啊——”音体会口腔共鸣,
再将这种状态融入“碧海蓝天”
“深情祝福”等词中,让声音自然上扬。
文学作品《高山下的花环》
雷军长战前怒斥:学生表达虽显青涩,
但抓住了“气粗声重”的核心。
建议在“炸碉堡”处加强胸腔共鸣,
配合停顿制造威慑力,而非一味提高音量。
散文《麻雀》的层次处理
老麻雀对抗猎狗时需兼顾
“惊恐”与“坚定”。
前半句气提声凝(“它浑身发抖”);
后半句转为气沉声涩
(“可它不能退让”),
通过气息下沉表现动物本能的悲壮。
四、常见误区与进阶技巧
误区1:情感单薄化
单纯模仿声音形式而忽视心理依据,
如将“焦急”简化为语速加快。
对策:建立“情感档案库”。
回忆真实焦急场景(如赶火车前找车票),
记录当时呼吸频率、肌肉紧绷感,
再将此记忆迁移到文本表达中。
误区2:气息支撑不足
愤怒时喉部过度挤压导致破音,
悲伤时气息虚浮失去感染力。
训练法:
愤怒:双手叉腰发“嘿!”声
体会膈肌弹跳与腰腹瞬间收紧
悲伤:俯身弯腰长叹“唉……”,
感受气息从腹腔深处拖出
误区3:忽视语境差异
将“斥责”一律处理为怒吼。
实则面对孩子犯错
(“你怎么又打碎杯子?”)
可降低音高、加重齿龈音
(“碎”字咬字清晰),表现克制的不满。
五、分阶训练建议
基础阶段:情感颗粒度拆解
选短句“我知道了”,
分别用冷漠、惊喜、愧疚三种情绪朗读,
对比录音中音调、语速、气息的差异。
进阶阶段:经典文本精读
朱自清《背影》父亲买橘子段落:
通过气声(“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
喉部控制(“蹒跚地走”),
表现隐忍的亲情。
实战应用:多角色模拟
设计对话场景(如医生告知病情),
一人分饰冷静的医生与恐慌的患者,
通过声音虚实、语速落差凸显角色差异。
六、特别提示
艺术化的语气表达需平衡
“技术”与“真诚”。
建议录音后以观众视角审听:
若情感传递需依赖文字内容而非声音本身,
则需重新调整。真正优秀的表达,
应让盲人听众仅凭语音也能“看见”画面。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猜你喜欢
- 搜索
-
- 同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