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账号

二维码 微信扫描关注

无私奉献,实现人生价值——关于军人的演讲经典篇目

绿萝 2025-05-21 20:27 浏览

当代军人经过部队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学习,不断坚定以国防大业为已任的理想信念,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这种执著的奉献精神是从事任何工作都不可缺少的。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在其中不停地耕耘,不停地收获。然而,付出并不意味着失去,收获也并不表明得到,重要在于过程,在于你如何自豪地充实每一天,每一个过程。

我们的一生本身就是一个圆,从出生开始就意味着要以死亡收尾留在世上的也只是我们所走过的路程。在这纷繁的尘世中能够通过你的付出留下点滴痕迹,也不枉人世走一回。

1983年初,兰州军区某部副班长周国知退伍回到湖北省宣恩县老家。

周国知在部队时就是一个有着突出的奉献精神的军人。当年,周国知和同乡战友一起分到了驻兰州市某部服役,工作生活条件相对较好。不久,上级决定从他所在的团抽调一批骨干去驻陕西一个偏远县的团队工作。连队干部找周国知征求意见,周国知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当年调走的官兵中,只有周国知一个是宣恩籍战士。战友写信给他,认为他不该调走,同乡常在一起聚聚多好。他回信说道:“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湖北省宣恩县地处贫困的武陵山区,椿木营乡可以说是宣恩的“屋脊”。这里海拔1680米,每平方千米仅住着15 户人家。回到家乡后,周国知一头扎进农业生产第一线,哪里最苦最累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不久,他就当上村民兵连长。由于工作出色,模范带头作用强,年底,年仅23岁的周国知被提拔为乡武装部长,不久又当上了后坝乡的乡长。当上乡干部后,周国知对村民们郑重承诺:“当过兵的人能苦,为改变家乡贫困,我愿付出我的一切!”

1990年底区乡合并,组织上决定将担任小乡乡长的周国知改任区民政办主任。消息传来,有人劝周国知找县领导要个说法:“你干得这么好,为什么不能当大乡乡长?”

周国知却毫无怨言地上任了。

为确保救济资金能更好地解决军烈属和救济户的生活与生产急需周国知上任后决定将以前一次性发放的做法,改为分季度送发。这一举措为困难户解了忧,却给自己增加了工作量。邻乡的一名民政干部劝周国知:“我们这里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你这不是自找麻烦吗?”他回答说:“老区人民当年跟着共产党打天下,啥都舍得付出。我们民政干

部付出这点辛苦算啥!”2002年春节前的一天,周国知正在乡院坝上和施家坪村贫困户王召毕拉家常,看到妻子背着腊肉来看他,连忙叫住正要离开的王召毕“召毕,这块肉你快拿去,过年煮给老人孩子吃!”王召毕拎着肉走后妻子不能理解。周国知解释道:“有的困难户连饭都吃不上,我能得下去肉吗?对他们能帮一把是一把。”

这样的事,还有许多:冯卓然老人无钱买粮买油,周国知给他40元;杨兴家里冬天无柴生火,周国知给他50元;胡孟军没钱买肥料:周国知给他送去100元……

可是他自己的家里,房屋四处漏风,连一张全家福相片他也不舍得照。在肝癌晚期,周国知忍着病痛翻山越岭,行程达1600多千米,先后走访了 3121 个困难户。

2004年,周国知的事迹传遍了全国。

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作出向周国知学习的重要指示。人事部、民政部追授周国知同志“为民模范”荣誉称号。

周国知把军人的牺牲奉献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为了家乡,他付出了自己的青春、汗水乃至生命。在这个贫困的山区,也许只有军人的这种不求回报的付出才能换来奋发向上的力量。

在部队时受到的许多教育都是刻骨铭心的,比如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等,然而退役后走上社会,搏击于人生战场时,却发现唯利是图、自私自利的人也比比皆是。在部队里所尊崇的道德品质,在社会上有时却发现并不值钱。这种迷茫和困惑相信许多退役军人和我是有同感的,这可能是一些退役军人不把牺牲奉献精神视作财富的主要原因。

牺牲奉献精神是当代军人的一大财富,而且这笔财富格外弥足珍因为这笔财富是当今社会普遍缺失的,也是这个时代所呼唤和需要的。从这一角度去看,周国知的一生无疑是成功的一生,他通过奉献和付出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赵燕媚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关于军人

欢迎加我的微信号交流

搜索
同类文章
友情链接
关于 商务 项目 联系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云南守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19003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