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声水影里的女教师——关于教师的演讲经典篇目
绿萝 2025-07-17 13:26
浏览
次
她是大巴山腹地一位每天穿梭在桨声水影里的女教师--聂绍英。一位女教师每天风雨无阻地用小船接送自己的学生,这种20年如一日的坚持的背后是怎样的一种信念啊!当时因为外迁,学校垮了,眼看孩子即将辍学,此时只是作为一名代课老师的她却又毅然站了出来,撑起了学校。一句“学校垮了,我来办!娃娃没书念,我来教!”顿时使一位平凡的山村女教师崇高的形象跃然纸上,也使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教师的崇高与无私,可歌可泣。
清晨七点,“哗——哗——”的划桨声在寂静的村民耳边响起;下午五点,“哗——哗——”的划桨声又在库区响起。这一早一晚的桨声旋律伴随他们已多年,那桨声一响,大家就知道那是聂老师在接送散布在库区各岛上的孩子上学放学了。
聂绍英是大巴山腹地舟河小学唯一的教师也是一名代课教师。高中毕业后,她以一名代课教师的身份登上四川省开江县沙坝乡周家河坝村舟河小学讲台,至今已有20余年。1997年因为附近水库扩容,村民逐渐外迁,学生锐减,从 1997 年以前的 200人左右下降到不足20人。后来,公办教师也调走了。作为公办村小的舟河小学,实际上已不复存在。但留下来的学生仍然要上学。若到附近村小就读,翻山越岭,至少要走七八里路。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数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根本无力接送他们上学。于是,一些学生家长将孩子送到聂绍英家里。望着学生及其家长企盼的眼神,聂绍英心软了:“学校垮了,我来办!娃娃没书念,我来教!”
沙坝乡的舟河小学就这样成为聂绍英的私立学校。而把舟河小学维持下去,从此成为聂绍英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舟河小学背靠大山,三方环水,学生上学放学只能靠船。为了保证学生按时上学,不出事。聂绍英征得丈夫同意,花了2000多元钱,请工匠造了一条木船,专门用来接送学生。每天早上七点,“哗——哗”,聂绍英在桨声中出发接学生,下午五点开始送学生,这一接一送,一早一晚都需要花上一个多小时,而且风雨无阻。多年来没有发生任何事故。
由于路途遥远,学生们中午基本上不回家,附近又无饭馆,很多学生就不吃午饭。聂绍英看在眼中,疼在心里,主动让学生在她家搭伙,为了全班学生的那顿午饭,聂绍英放学后,要到两公里外的地方相水挑一担水要用近20分钟,遇到下雨路滑苦不堪言。学生吃完饭,差不多快到下午上课的时间。她连锅碗灶台都来不及收拾,又马上对两个班学生进行复式教学。
库区村民的经济大都困难,私立舟河小学的学杂费比规定标准还低20元,聂绍英贴钱贴米拼命撑起了学校。为了弥补教学经费的不足聂绍英的丈夫承包耕地,发展种养业,帮舟河小学渡过经济难关。他们家每年养殖业收入在5000元以上,但大部分都用在了学校的开支上。很多人说聂绍英傻,但更多的人却把崇敬的目光投向了她。聂绍英说:“知识改变命运。我曾经想过放弃舟河小学,但一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渴盼知识的眼睛,我又改变了主意。”
可村民们感谢聂绍英,“河坝村的娃幸好遇到了聂老师啊!”近年来,村里先后有六个娃娃考上了大学,“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刘大江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 搜索
-
- 同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