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玉米——关于经典散文的演讲经典篇目
徐亚凤 2025-10-24 13:29
浏览
次
红玉米
症弦
宣统那年的风吹着
吹着那串红玉米
它就在屋檐下
挂着
好像整个北方
整个北方的忧郁
都挂在那儿
犹似一些逃学的下午
雪使私塾先生的戒尺冷了
表姊的驴儿就拴在桑树下面
犹似唢呐吹起
道士们喃喃着
祖父的亡灵到京城去还没有回来
犹似叫哥哥的葫芦儿藏在棉袍里
一点点凄凉,一点点温暖
以及铜环滚过岗子
遥见外婆家的荞麦田
便哭了
就那种玉米是红
挂着,久久地
在屋檐底下
宣统那年的风吹着
你们永不懂得
那样的红玉米
它挂在那儿的姿态
和它的颜色
我的南方出生的女儿也不懂得
凡尔哈仑也不懂得
犹似现在
我已老迈
在记忆的屋檐下
红玉米挂着
一九五八年的风吹着
红玉米挂着
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十九日
症弦(1932一),本名王庆麟,河南省南阳县人。台湾创世诗社创办人之一。有《症弦诗集》。
《红玉米》赏析
痖弦的《红玉米》是台湾乡愁诗的经典之作,以“宣统那年的红玉米”为核心意象,串联起对故乡、童年、祖辈的记忆碎片,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道尽漂泊游子的文化乡愁与身份怅惘。全诗意象密集而凝练,情感沉郁而绵长,将个人记忆升华为一代人对故土与传统的集体眷恋。
一、核心意象:红玉米的多重象征
“红玉米”是贯穿全诗的灵魂意象,承载着历史、记忆与乡愁的多重寓意,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故乡与异乡的精神纽带。
历史的印记:凝固的时光符号
“宣统那年的风吹着,吹着那串红玉米”,开篇即将红玉米与“宣统”这一特定历史节点绑定。“宣统”是清朝最后一个年号,象征着旧时代的终结,而红玉米在“屋檐下”被风吹拂却始终“挂着”,如同一段凝固的历史记忆,承载着北方故乡的沧桑。它不仅是一件实物,更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定格了游子心中故乡最深刻的模样。
乡愁的载体:故土的精神图腾
红玉米是北方乡村常见的物象,却在诗人笔下成为乡愁的浓缩。“好像整个北方,整个北方的忧郁,都挂在那儿”,将红玉米与“北方”“忧郁”直接关联——红玉米的颜色是故乡土地的颜色,它的悬挂姿态是故乡生活的缩影,而“忧郁”则是游子回望故土时,因时空阻隔而生的怅惘。对诗人而言,红玉米就是故乡的象征,看见它,便仿佛触摸到了故土的温度。
记忆的容器:碎片化的生命图景
红玉米如同一个触发器,唤醒了诗人沉睡的记忆碎片:私塾先生的戒尺、表姊的驴儿、祖父的亡灵、外婆家的荞麦田……这些零散的画面,都以“犹似”为引,依附于红玉米之上。红玉米不再是孤立的物象,而是记忆的容器,收纳着诗人对童年、亲情、故乡生活的所有眷恋,每一片玉米粒都镌刻着一段鲜活的生命印记。
二、情感脉络:从记忆回望到身份怅惘
全诗以“红玉米”为线索,在历史与现实的穿梭中,情感层层递进,从对故乡的追忆转向对身份的叩问。
第一阶段:红玉米唤醒故乡记忆
前半部分以“宣统那年的红玉米”为起点,通过“犹似”引出一系列故乡场景:逃学的下午、祖父的亡灵、外婆家的荞麦田。这些画面充满生活气息,既有童年的天真(逃学),也有亲情的温暖(外婆家),还有生死的怅然(祖父未归),在冷暖交织中,勾勒出诗人心中故乡的完整轮廓,情感真挚而细腻。
第二阶段:红玉米连接历史与现实
“你们永不懂得,那样的红玉米,它挂在那儿的姿态,和它的颜色”,诗人突然转向“你们”,拉开与现实的距离。“你们”既包括“南方出生的女儿”,也包括西方诗人凡尔哈仑,甚至涵盖所有未经历过北方故土生活的人。女儿不懂得,是因她未扎根过故乡的土地;凡尔哈仑不懂得,是因文化背景的隔阂。这种“不懂得”,暗含着诗人对异乡人无法理解自身乡愁的无奈,也流露出对故乡记忆难以传承的怅惘。
第三阶段:红玉米映照生命的老去
“犹似现在,我已老迈,在记忆的屋檐下,红玉米挂着,一九五八年的风吹着,红玉米挂着”,结尾将时光拉回“现在”。“老迈”的诗人与“宣统那年”的红玉米形成时空对照,当年的少年已成老者,而记忆中的红玉米始终“挂着”。“一九五八年的风”与“宣统那年的风”呼应,暗示时光流逝,乡愁却从未消散,反而在岁月沉淀中愈发深沉,最终在红玉米的静默悬挂中,定格为一种永恒的怅惘。
三、艺术特色:密集意象中的沉郁之美
痖弦的诗歌以意象密集、情感浓郁著称,《红玉米》将这种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艺术表达上极具特色。
意象叠加,营造蒙太奇效果
诗中大量运用“犹似”串联意象,私塾、驴儿、唢呐、荞麦田等画面如同电影蒙太奇般叠加,不追求叙事的连贯,却在碎片化的拼接中,构建出立体的故乡图景。这些意象互不关联却情感相通,共同指向对故乡的眷恋,让诗歌充满画面感与感染力。
时空交错,模糊历史与现实
“宣统那年的风”与“一九五八年的风”在诗中交织,过去的红玉米与“记忆的屋檐下”的红玉米相互映照,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孤寂碰撞,让乡愁不再是单纯的思念,更增添了对岁月流逝、身份疏离的感慨,使情感更显沉郁。
语言凝练,情感克制而深沉
全诗语言质朴无华,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千钧。“便哭了”“我已老迈”等直白的表达,藏着难以言说的深情;反复出现的“挂着”,如同一声悠长的叹息,在回环往复中强化了乡愁的绵长与沉重。这种克制的表达,让情感更显真实,也更能引发读者共鸣。
《红玉米》以一枚小小的红玉米,承载起厚重的历史记忆与深沉的家国乡愁。它不仅是诗人个人生命体验的写照,更折射出两岸分离背景下,一代漂泊者对故土与传统的眷恋与追寻。红玉米的“红”,是故乡土地的颜色,是记忆的颜色,更是乡愁的颜色,在岁月的风中,永远悬挂在游子“记忆的屋檐下”。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