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勇军——关于经典散文的演讲经典篇目
徐亚凤 2025-10-23 11:40
浏览
次
义勇军
田 间
在长白山一带的地方
中国的高粱
正在血里生长。
大风沙里
一个义勇军
骑马走过他的家乡,
他回来:
敌人的头
挂在铁枪上!
1938年作
田间(1916—1985),原名童天鉴,安徽无为人。著名抗战诗人。他的诗作《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传遍全国,被闻一多称为“擂鼓诗人”“时代的鼓手”。主要作品还有《赶车传》《田间诗选》《给战斗者》等。
《义勇军》是田间创作的一首短诗,作于1938年,展现了抗战时期义勇军的英勇形象和爱国精神。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诗歌内容:诗歌开篇“在长白山一带的地方,中国的高粱,正在血里生长”,描绘了长白山地区的景象,高粱在血里生长,暗示了这片土地正遭受着敌人的侵略和摧残,充满了残酷的战争氛围。接着,“大风沙里,一个义勇军,骑马走过他的家乡”,刻画了一个义勇军战士在风沙中骑马归来的画面,凸显了义勇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和坚毅。最后,“他回来:敌人的头,挂在铁枪上”,简洁而有力地展现了义勇军战士的战斗成果和对敌人的仇恨,体现了他的英勇善战和爱国情怀。
艺术特色: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节奏强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鼓动性。诗人通过简洁的文字,如“敌人的头,挂在铁枪上”,就生动地塑造出了义勇军战士的英雄形象。同时,诗歌运用了象征手法,以“血里生长”的高粱象征着在战争中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以大风沙象征着恶劣的战争环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寓意。
主题思想:《义勇军》通过对一个义勇军战士的描写,歌颂了抗战时期义勇军们为了保卫家乡、抗击敌人而英勇奋战的精神,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和反抗精神,以及对胜利的坚定信念,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不屈意志和爱国情怀。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