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账号

二维码 微信扫描关注

答客诮——关于经典散文的演讲经典篇目

徐亚凤 2025-10-23 11:20 浏览

答客诮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注释

於菟:虎。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书简补遗》收有这首诗,末题未年之冬戏作,录请坪井先生哂正,鲁迅。未年即辛未(1931)年,坪井是当时在上海的一名日本医生,曾给鲁迅的儿子海婴治痢疾。这首诗是鲁迅为答复客人关于是否溺爱孩子的问题而作的。

《答客诮》赏析

鲁迅的《答客诮》是一首以诗明志的七言绝句,短短四句以犀利反问与生动比喻,驳斥溺爱孩子非豪杰的世俗偏见,展现了硬汉笔下的柔情与对豪杰的全新诠释。全诗刚柔并济,既有鲁迅一贯的批判锋芒,又藏着深沉的父爱,将无情怜子的对立打破,道尽真豪杰亦有温情的人生态度。

一、开篇反问:颠覆世俗认知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开篇以两个反问直击核心,打破豪杰必无情的刻板印象。无情未必真豪杰直接否定无情即英雄的世俗偏见——真正的豪杰,从不是冷漠无情的代名词,铁石心肠并非强者的标志。怜子如何不丈夫则进一步反问,将怜爱孩子大丈夫气概绑定:疼爱子女、流露温情,不仅不是软弱,反而是真性情的体现,更显丈夫的坦荡与担当。 这两句语言直白有力,像一把利剑刺破虚伪的豪杰标准,既回应了客人对他溺爱孩子的讥讽,也彰显了鲁迅不随波逐流、坚持本心的态度。

二、以喻佐证:猛虎柔情见真章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后两句以猛虎为喻,生动佐证前文观点。兴风狂啸者指威风凛凛的猛虎,象征世俗眼中勇猛无畏、不近人情的豪杰形象;回眸时看小於菟则描绘出反差画面——即便是狂啸山林的猛虎,回头时也会温柔注视自己的幼崽(於菟)。

这个比喻极具张力,以猛兽的柔情瞬间,类比豪杰的怜子之情:连最凶猛的老虎都有护犊之心,何况心怀天下的真豪杰?用自然现象的常理,印证怜子是人性本真,绝非不丈夫的表现,让反驳更具说服力,也让硬汉柔情的形象跃然纸上。

三、深层内涵:父爱与风骨的交融

这首诗看似是鲁迅为溺爱孩子辩解,实则藏着两层深意

一是对父爱的坦荡表达。当时鲁迅之子海婴年幼,他对孩子的疼爱被人质疑失却豪杰本色,但鲁迅毫不掩饰这份温情,以诗明志:疼爱孩子是天性,与豪杰身份并不矛盾,反而彰显了真实的人格。

二是对真豪杰的重新定义。鲁迅一生以斗士形象著称,但他认为,真正的强大不是无情,而是敢爱敢恨、有血有肉——既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批判锋芒,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温柔担当,这才是真豪杰的完整模样。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以小见大,从怜子的小事入手,驳斥世俗偏见,诠释人生态度。语言简练却力道千钧,反问与比喻的结合,让情感表达既犀利又不失温情,成为鲁迅诗歌中刚柔并济的经典之作。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经典散文

欢迎加我的微信号交流

搜索
同类文章
友情链接
关于 商务 项目 联系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云南守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19003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