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纸船——关于经典散文的演讲经典篇目
徐亚凤 2025-09-09 09:51
浏览
次
小纸船
柯蓝
我们来到半山的小溪边。用五色彩纸折成各种各样的小船,让它随着微风,顺着流水,离开我们吧。
小纸船在水上移动着,前前后后地出发了。我们都拍着手,在欢呼我们自己折的纸船前进……
小纸船带走了我们童年的幻想。我们在小溪边恋恋不舍地追着。
看!连一只小纸船都漂得这么久,这么远!我们都高兴地笑了。我们对自己的幻想说:
“去吧!小纸船!你们各奔前程吧!前面有你们广阔的天地!……”
柯蓝(1920—)现代作家。原名唐一正,湖南长沙人。1937年在湖南第一师范肆业时参加八路军,先后在延安陕北公学和鲁迅艺木学院文学系学习,毕业后在陕甘宁边区工作,曾任《群众报》记者和主编。主要作品有小说《羊铁桶的故事》和《红旗呼啦啦的飘》。解放后,在上海和湖南文化部门工作,出版有散文诗集《早霞晚笛》、《王孝和的故事》、《雾海枪声》、《马戏团的秘密》等。
《小纸船》解析
柯蓝的《小纸船》以孩童视角为窗,将童年的幻想与对未来的期许,轻轻放进五色彩纸折成的小船里,文字间满是童真的纯粹与对世界的懵懂向往,没有复杂的叙事,却以细腻的场景描摹与情感流露,勾勒出一段鲜活的童年记忆,让读者在字里行间重温那份为小事物欢呼、为小美好恋恋不舍的稚嫩心境。
开篇“我们来到半山的小溪边。用五色彩纸折成各种各样的小船,让它随着微风,顺着流水,离开我们吧”,简单几笔便勾勒出核心场景——半山小溪边的折纸船游戏。“五色彩纸”“各种各样的小船”,藏着孩童对“美”与“多样”的追求,每一只小船都可能被赋予独特的想象;“随着微风,顺着流水”则写出小船出发的轻盈,没有刻意的安排,只顺应自然的节奏,这份“顺其自然”的洒脱,恰是童年最本真的模样。而“让它离开我们吧”一句,虽带着对小船的期许,却也悄悄埋下后文“恋恋不舍”的情感伏笔。
“小纸船在水上移动着,前前后后地出发了。我们都拍着手,在欢呼我们自己折的纸船前进”,聚焦小船出发的瞬间:“前前后后”写出小船陆续启程的动态,画面感十足;“拍着手”“欢呼”则将孩童的喜悦直白呈现——为自己的作品骄傲,为小船的前行雀跃,这份不加掩饰的快乐,没有任何功利色彩,只是因简单的美好而心生欢喜,让读者仿佛能看见一群孩子围在溪边,踮着脚、拍着手,眼神紧紧追着水上小船的模样。
“小纸船带走了我们童年的幻想。我们在小溪边恋恋不舍地追着”,是情感的转折与深化。若说前文是“放船”的欢喜,此处便是“追船”的眷恋——孩童早已将自己的幻想寄托在小船上,小船的离开,仿佛带走了一部分童年心事,于是忍不住“恋恋不舍地追着”,这一“追”的动作,满是孩子气的执着,也让“小纸船”不再只是简单的玩具,而成了童年幻想的载体,有了情感的重量。
诗的结尾“看!连一只小纸船都漂得这么久,这么远!我们都高兴地笑了。我们对自己的幻想说:‘去吧!小纸船!你们各奔前程吧!前面有你们广阔的天地!……’”,将情感从“眷恋”转向“祝福”。“漂得这么久,这么远”的惊喜,让孩子们暂时忘却了不舍,转而为小船的“勇敢”与“坚韧”高兴;而对小纸船的叮嘱——“各奔前程”“广阔的天地”,实则是孩童对自己幻想的期许:他们希望自己的幻想能像小纸船一样,冲破眼前的小溪,去往更遥远、更广阔的世界。这份天真的祝福里,藏着对未来的懵懂憧憬,也让“小纸船”的意象有了更深的意义——它不仅是童年的印记,更是通向未知世界的小小信使。
作为现代作家,柯蓝擅长以质朴的文字捕捉生活中的细腻情感,《小纸船》便是典型。他没有用华丽的辞藻修饰童年,而是通过“折纸船”“放船”“追船”“祝福船”的连贯场景,将童年的快乐、眷恋与向往自然流露。文中的“我们”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一群孩子的缩影,他们的欢呼、追逐与祝福,是所有人心底童年的共同记忆。读这首诗时,仿佛能听见溪水潺潺、孩童欢笑,也能想起自己童年时为某件小事执着、为某个幻想雀跃的时光,那份纯粹与美好,在柯蓝的文字里被妥帖珍藏,成为治愈人心的温暖力量。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