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团结,远亲不如近邻——关于和谐社会的演讲经典篇目
徐亚凤 2025-08-01 10:36
浏览
次
邻里相争往往是进一步“狭路相逢”,退一步“海阔天空”。只有我们以“让”字去调剂邻里关系,就一定能使邻里和睦相处。对邻居要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指责,多一点赞扬;少一点品头论足,多一点相互学习;少一点斤斤计较,多一点热忱关怀。总之,只要以心换心,以爱心换爱心,以诚心换诚心,以虚心换虚心,邻里关系定能够处理好。
晋朝著名诗人陶渊明写过一首《移居》诗,诗中记述了他与邻居的友好关系——“邻曲时来往,抗言谈往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首诗的意思是:邻居们时常来往,大家直率地争论过去的事情;有了好文章一同欣赏,有了疑难不解的问题互相帮助分析。诗人从和睦友好的邻里关系中获益匪浅。这是多么令人快慰啊。我国劳动人民一贯重视邻里关系,民间流传着许多名言,如“千金买屋,万金买邻”“结得邻居好,就如得大宝”“人到难处邻里亲”“远亲不如近邻”之类的生动民谚。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这是一句古训,在我国不知流传了多少年、多少代,它的生命力之旺盛,可以说是生活的“真理”。“睦乃四邻”便是古代劳动人民处理邻里关系的一条道德准则。
邻里之间,长期相处,总要产生一些摩擦和矛盾,只要当事双方能相互谦让,发扬风格,以礼相待,就一定会相处的比亲戚还亲。
据《桐城县志》记载,康熙时期,在安徽桐城有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6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拥有一个好邻居,的确是一种幸福。古人季雅不惜高价,买宅为虚,买邻为实。《南史·吕僧珍》载:“南康郡守季雅的官被罢掉后,他买下了吕僧珍院旁的一所住宅。吕僧珍问及住宅的价格,季雅回答说:“一千一百万钱”。吕僧珍听说价格如此昂贵,感到异常惊奇。季雅从容不迫地解释说:“一百万买的是宅院,一千万买的是邻居。”
邻里和睦,团结友爱,于家于国都是幸事。很早以前,有一个武状元,自以为功高官大,常常欺负邻居,邻居是个白胡子老汉。这天白胡子老汉将三个儿子喊到面前说:我当了一辈子家,常常受人欺负,惹得你们也区了许多闷气。现在我老了,轮到你们当家了,今天我给你们每人十两银子,出门做一件功德事回来,谁有美德,谁就当家。
过了几个月,三个儿子都回来了。大儿子说:我走到河边,看见一妇女跳河自杀,我跳进河里把她救上岸来,她身怀有孕,我等于救了两条人命,老汉点了点头没言语。
二儿子说:我走到一个村庄,看见一户人家失火,这天刮着大风,全村都很危险,我只身跳进火里,将火扑灭,保住许多人家的生命财产,老汉笑眯眯的没有说话。
三儿子说:爹、我对不起你老人家,做了一件蠢事,救了一个仇人。那天,我路过大山,看见邻居武状元出征胜利归来,高兴的喝醉了酒,倒在悬崖边上睡着了,一翻身就能滚到崖下,摔个粉身碎骨。我本想把他掀下崖去,可是又一想,边疆正需要他去防守,沙场需要他去征战,最后我还是把他喊醒了。他羞愧满面,深深给我作了一个揖,上马去了。
白胡子老汉说:救命保住一人,救火保住一家,只有国家太平,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你弟弟丢去了个人怨恨,先为国,后为家,这是最高尚的美德。
第三个儿子当家了,武状元也非常感激他,从此两家和睦相处,变成了很好的朋友。
战国时期,梁国有位大夫叫宋就,就任边地县令,辖区与楚国毗邻。梁国和楚国都种瓜。梁人勤于灌溉,种出的瓜又大又甜。楚人却不浇灌,种出的瓜很不像样,他们还在夜间偷偷地跑去祸害梁人的瓜。梁人发觉后,都磨拳擦掌要报复。宋就说:“别人做坏事,你也跟着做坏事,这是多么偏狭啊!我教给你们一个办法,趁夜晚去给楚人的瓜地浇水,不要让他们知道了。”梁人依言而行,后来楚人的瓜也长得丰硕甜美了,楚人大为奇怪,楚王说,这是梁人的“阴让”。楚人深受感动,谢以重币,从此两地人的交情一天天好了。
汉代有个人叫罗威,邻居家的牛多次吃了他家的庄稼,他和邻居交涉,邻居不予理睬。罗威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想,问题的焦点在牛,就从牛身上去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吧。于是,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去打青草,然后悄无声息地堆放在邻居家的牛圈前。牛闻到鲜嫩的青草,就大嚼特嚼起来,吃饱了就睡觉,再也不去吃庄稼了。邻居每天起来,总看到牛圈前有一堆青草,颇感纳闷,经观察,知是罗威所为,顿觉愧疚,从此对牛严加看管。“罗威饲犊”的故事也就传为美谈。
人生在世,邻里关系是一个家庭不可缺少的外部环境,作为一个家庭,决没有不求助邻里帮忙的事。人常说“一根椽子沿不到头”。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一个人可以没有远亲,但不能没有近邻。即便你是“一人吃了全家饱”的孤身家庭,也离不开邻居的关照和帮助。
相互尊重,是处好邻里关系最起码也是很重要的一条。邻里之间出现矛盾时,要主动相让。让,不仅不等于无能、不等于低人一等,反而是体现一种宽容的胸怀、大度的风格、高尚的情操。有时,理解他人,包容地对待他人犯的错误,不仅会改变邻里关系,也会改变人的一生。
明朝礼部尚书杨翥居住在京城,喜欢骑驴代步。他对驴子特别偏爱,每天上朝回家,他常常不顾家人的劝阻,亲自为驴子擦洗梳理,给驴子喂上等的饲料。关驴子的房子就在他的住房旁边,半夜总要起床看一两次,生怕那宝贝驴子受什么委曲。
杨翥的邻居是一位老头,快66岁了,竟然生了个儿子,老来得子,自然倍加疼爱。可是,这孩子有个毛病,一听到杨翥的驴子叫就哭个不停,搞得全家人都不得安宁。眼看那孩子一天天消瘦下去,父母伤透了脑筋,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杨翥。杨翥二话没说,忍痛把自己心爱的驴子卖了,外出或上朝都靠步行,令邻居一家感激不尽。
北宋时,曹州有个叫于令仪的人,一生勤劳持家,到晚年成了当地有名的富户。但他从不做为富不仁欺压乡邻的事情,而是仁爱为怀,宽厚待人。
一天晚上,有人潜入他家里偷东西,被他的几个儿子抓住了。喊声惊动了正在书房里读书的于令仪,他提着灯笼向这边走来,用灯笼一照,认出这个低着头站在他面前的盗贼竟是邻居的儿子,不禁大吃一惊:“你向来是个本分的青年人,从未有不良行为,为什么现在干这种事呢?”邻居的儿子回答说:“父亲近来有病,卧床不起,家里穷困请不起医生,不得已走了这条路。”于令仪听后,很是同情,于是问他想要什么。年轻人说:“需要十千钱,就可以请医生给我爹治病了。”十千钱对于令仪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但还是如数给了他。邻居的儿子拿了钱刚要走,于令仪又喊住他:“你家很穷,现在又是深更半夜,你匆匆忙忙地带这么多钱回家,遇上巡逻查夜的盘问你,你怎么说呢?”于是留他在家里过夜,第二天才让他回家。
事后,邻居的儿子感到十分惭愧,从此改过自新,像于老伯那样宽厚诚实待人,勤俭持家,成了一个好后生。
邻里关系从小处讲是指街坊邻里之间的关系,往大处讲,国与国之间也是一种邻里关系,也要互相尊重。
包容忍让、平等待人的邻里关系,作为一种美德,不仅在古代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今天,人们仍然传承着“邻里团结”这一美德。邻里之间的团结互助,体现了人际之间的一种纯洁而美好的情谊。邻居之间的体谅和信任在关键时候还能化解尖锐的矛盾,使邻里之间更加和睦。
《人民日报》曾登载过这样一件感人的事:华东输油管理局通讯总站青年工人陈建斌,与本局技校教师张浩贤是连门邻居,平时两家和睦相处,亲如一家。1986年大年初二,陈建斌的独生女儿岑岑到张家玩耍,张浩贤端出鱼给她吃,不料那条鱼竟是未被识出的河豚,岑岑吃后很快中毒而死。张浩贤一家压力千钧,陈建斌夫妇悲痛欲绝。悲痛之中,陈建斌对张浩贤一家没有埋怨,没有责怪。他想,张家一向十分疼爱岑岑,现在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不能责怪他们。陈建斌与妻子当天三次推开张家的门,劝张浩贤夫妇不要有思想负担,同时还慰问同吃了河豚鱼中毒经抢救脱险的张浩贤的父亲。如今,陈张两家和睦相处。人们盛赞这是“不寻常的邻里情。”
成都市红星路有一位60多岁的廖大娘,长期卧病在床。她身边虽有一个儿子和媳妇,但工作地点离家较远,有时中午回不来。他俩便委托家住隔壁、工作单位就在附近的一对新婚夫妇帮忙照看一下,并在母亲床头特意安了一个电铃。两位年轻人欣然答应,在只有廖大娘一人在家时经常过去护理。一天中午,小两口正在吃饭,突然听到隔壁传出断断续续的铃声。他俩急忙赶去,见廖大娘呼吸急促,脸色苍白。他俩立即把大娘背到附近的医院。医生迅速抢救,使大娘转危为安。大娘的儿子闻讯赶来时,医生告诉他:如果迟来半个小时,大娘就没救了。大娘的儿子感谢万分,两家人亲如一家。
邻里之间要互相体谅。人们的兴趣爱好不一样,生活习惯也不尽相同。但是,只要能处处为别人考虑,体谅别人的困难,就会少给别人添麻烦,俗话说的好:“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体谅得到的回报,其实也是一种情感。
张奶奶和小李做邻居近三年了,亲得胜似一家人。张奶奶的子女都在外地,热心的小李主动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责任,经常帮忙做一些家务。而张奶奶也时常把小李请到家里吃个饭,唠唠家常。
温馨的时刻也会偶尔出现一些不开心的音符,前几天两家就闹了点小别扭。原来,奥运会到了,小李经常邀请一些年轻的朋友共同观看奥运会直播或者喝酒庆祝。由于朋友们有时候玩到很晚才离开,就影响到了正在休息的张奶奶。而且张奶奶看着有些染着各种颜色的头发的小青年进出小李家里,“或许是看不惯的缘故,这心里就老大的不情愿,可又不好开口。”终于有天晚上,张奶奶忍不住委婉地讲明了,小李虽然理解张奶奶,可对玩得正高兴的朋友们下了“逐客令”之后,面对空空的房子,心里还是有些失落。
张奶奶想,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就随他们去吧,而且在一起看看奥运会,看着中国赢金牌也是好事嘛。小李想,张奶奶年纪大了,睡眠一直不怎么好,自己和朋友玩到那么晚,影响她确实太不应该了。两人把心里话都说了出来,原本就和睦如一家的邻居就解开了心里的疙瘩。用张奶奶幽默的话来说,他们两家现在又“涛声依旧”了。
张云英和张琳是南海桂城大德社区的居民,两家人都从韶关迁入南海,他们不但是乡里,现在还住在同一小区的对门。两家人轮流接送孩子上学放学,逢年过节一起吃饭,亲如一家,时常让小区邻里、学校老师认错彼此的关系。“有的时候,缘分就是这么奇妙。”说起两家之间的友谊,张云英感慨说,他们搬进小区10年了,感情就在生活点滴中建立起来。张云英的儿子辰辰7岁,张琳的女儿璇璇比辰辰大,两个小朋友都在平洲中心小学上学。自辰辰上小学起,两家人就约定,张琳上班早,两个孩子上学由张琳送,下午孩子放学就由张云英接回家。这样的约定自辰辰上小学来几乎没间断过,有时遇到璇璇参加学校演出要彩排,张云英还跟儿子等璇璇到下午6点多。
邻里之间还要学会换位思考,俗话说的好,“想要公道,打个颠倒。”自己的一言一行,首先要考虑别人是否能够接受。孔子曰:“己
所不悦,勿施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不喜欢听的话不要强加于别人。老子的《道德经》里面有一句话,叫“上善若水”,是说一个人最好的品德修养,其实就与水的品性一样。水一向以来都只是处于最低处,但正因为其处于最低处,才会出现百川汇流,终成大海的局面。
——佚名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猜你喜欢
- 搜索
-
- 同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