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关于古风诗词的朗诵经典篇目
绿萝 2025-09-29 14:39
浏览
次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是一首写山川之景的哲理诗。第一二旬写了横看与侧看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以及远看和近看所表现出来的高低不同。这两旬诗有很强的空间位置感,因此在朗诵时要把握好这些方位词。三四旬是诗人的感悟,蕴含极强的哲理:之所以不认识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身在此山中”。语气应饱含恍然大悟之感,因此第三旬的语速稍快,第四句整体缓慢,以突出顿悟感。
在朗诵整首诗时,还需注意情感的层层递进。从第一二句对庐山景色的客观描绘,带着一种探索与好奇的情感,到第三句开始有了一丝疑惑和思索的意味,再到第四句彻底领悟后的豁然开朗,朗诵者要通过语气的变化将这种情感的递进表现出来。同时,声音的强弱也要配合情感和节奏,在描绘景色时声音可相对平稳、适中,在表达感悟时,根据语速的变化,声音的强弱也要相应调整,以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在朗诵过程中,朗诵者还需注意停顿的巧妙运用。第一二句描绘庐山景色时,可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后稍作停顿,让听众有时间在脑海中构建出庐山的不同形态。第三句表达疑惑思索时,在“不识庐山真面目”后稍作停顿,引发听众的思考。第四句彻底领悟后,可在“只缘”后短暂停顿,再缓缓说出“身在此山中”,增强这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通过这样的停顿处理,能更好地传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使朗诵更具魅力。
除了停顿,朗诵时的重音处理也十分关键。第一二句中,“横”“侧”“远”“近”“高”“低”这些方位词应作为重音突出,强调从不同角度看庐山会呈现出各异的样子。第三句里,“不识”要读得稍重,凸显出诗人一开始的困惑。第四句中,“只缘”和“身在此山中”要依次加重语气,“只缘”为引出原因做铺垫,“身在此山中”则要读得深沉有力,将那种恍然大悟后的感慨充分表达出来。恰当的重音处理,能让诗歌的情感更加鲜明,让听众更深刻地感受到诗歌所蕴含的韵味。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