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鸡——关于古风诗词的演讲经典篇目
徐亚凤 2025-09-29 09:30
浏览
次
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栽,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画鸡》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雄鸡优美高洁的形象,也表达了诗人渴望成为时代先驱者的远大志向。前两句是对雄鸡外貌的描写,“头上红冠”“满身雪白”,色彩对比强烈,朗诵时,眼前要有画面感,语音明快,饱含赞美之意。第三句诗入诗路急转,气色收敛低调,“不敢”一词用得贴切,为最后一句做铺垫,并对下句有反衬效果。朗诵后两句时,语调要有明显变化,由低缓到上扬,朗诵最后一句时,内心要充满力量和希望。
朗读者:赵淋芳
朗艺传声艺木教育口语表达教师
《画鸡》解析
唐寅的《画鸡》是一首兼具“形神之美”与“志意之远”的题画诗。全诗四句以明快的笔调勾勒雄鸡的外貌,又以反差手法凸显其内在神韵,既写出画中雄鸡的高洁与不凡,更借鸡喻人,暗藏诗人渴望以己之声、己之力唤醒世人、引领时代的远大志向,让“画鸡”超越了单纯的景物描摹,成为承载理想的精神符号。
开篇“头上红冠不用栽,满身雪白走将来”,聚焦雄鸡的外貌,以鲜明的色彩对比勾勒其高洁形象。“头上红冠”点明雄鸡的标志性特征——鲜红的鸡冠无需人工栽种,是天生的华美装饰,既写出鸡冠的艳丽,又暗显其“天生不凡”的特质;“满身雪白”则刻画雄鸡的羽毛,纯白的毛色干净素雅,与“红冠”形成“红与白”的强烈视觉反差,一艳一素、一浓一淡,瞬间让雄鸡的形象鲜活立体。“走将来”三字更是赋予雄鸡动态感,仿佛画中的雄鸡正昂首阔步向人走来,步态间满是自信与从容。朗诵时需让眼前浮现这幅色彩鲜明的画面,语音明快、饱含赞美,方能传递出对雄鸡外貌之美的欣赏,让“红冠雪白”的形象如在眼前。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笔锋一转,从“外貌”转向“神韵”,以“不敢轻言”与“一叫惊天”的反差,凸显雄鸡的非凡力量。“平生不敢轻言语”看似写雄鸡的“内敛”——平日里从不随意啼叫,实则是对其“发声分量”的铺垫:正因为它的叫声能产生巨大影响,才不轻易开口,“不敢”二字用得极妙,既显雄鸡的沉稳,又为后文的“一鸣惊人”埋下伏笔,形成强烈的张力。而“一叫千门万户开”则将雄鸡的力量推向极致——它一旦啼叫,便能唤醒沉睡的千家万户,打破黑夜的沉寂,开启新的一天。这一句不仅是对雄鸡报晓功能的写实,更赋予其“唤醒者”“引领者”的象征意义:雄鸡的叫声如一声号角,能凝聚力量、开启新局,暗藏着诗人对“以己之声唤醒时代”的渴望。
朗诵时的语调变化,恰是贴合这份“形与神”的递进:前两句写外貌,语调明快上扬,用声音还原“红冠雪白”的鲜活;第三句“平生不敢轻言语”需气色收敛,语调低缓,“不敢”二字加重语气,凸显雄鸡的沉稳与克制,为最后一句的爆发做足铺垫;到“一叫千门万户开”时,语调需从低缓转为昂扬,声音逐渐充满力量,仿佛能感受到雄鸡啼叫时的穿透力,以及诗人内心对“引领时代”的坚定信念,让“千门万户开”的画面在声音中铺展开来,传递出蓬勃的希望与豪情。
从深层意蕴来看,《画鸡》实则是唐寅的“自喻之作”。明代文人常借题画诗抒发胸臆,唐寅笔下的雄鸡,既是画中物,更是他自身理想的投射:“红冠不用栽”暗喻自身的才华与品格无需刻意标榜,是天生的禀赋;“满身雪白”象征自身的高洁清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敢轻言语”体现他对自身言行的审慎,不轻易发表言论,一旦开口便要掷地有声;“一叫千门万户开”则直白道出他的志向——渴望成为时代的“唤醒者”,以自己的才学与声音影响世人,开启清明的新局面。这种“以鸡喻志”的写法,既含蓄又有力,让诗歌的意境从“画鸡”的小格局,升华为“济世”的大情怀。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形神兼备、小中见大”。它以极简的语言写活了雄鸡的外貌与神韵,色彩鲜明、动静结合,读来朗朗上口;又借寻常的“鸡”这一意象,传递出不寻常的志向,让读者既能欣赏画中鸡的美,更能读懂诗人藏在字里行间的理想与抱负。即便今日读来,“一叫千门万户开”仍能让人感受到那份打破沉寂、开启新局的力量,这便是《画鸡》的经典之处——它不仅描摹了一只雄鸡,更定格了一种“胸有丘壑、志在千里”的精神姿态。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