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账号

二维码 微信扫描关注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关于古风诗词的朗诵经典篇目

绿萝 2025-08-27 11:51 浏览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①。谁见幽人独往来②,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③,寂寞沙洲冷。

【注释】

①漏断:漏壶中的水已经滴尽,表示夜深。漏,漏壶,古时的计时器。②幽人:幽居之人,指作者自己。③拣尽寒枝不肯栖:含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表达作者不肯随波逐流的高洁品格。

夜深人静时,一弯残月高挂在梧桐树的上空,这时竟还有一个孤独的人影在月下徘徊……这首词托物喻人,人似孤鸿,孤鸿似人,人孤独高洁,孤鸿缥缈寂寞,读后,作者那孤傲而蔑视俗流的形象跃然纸上。

一、时空维度中的孤绝意境

开篇"缺月疏桐"以残缺意象奠定基调,漏壶滴尽的"漏断"时刻强化时间凝固感。这种深夜独行场景,实为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贬谪黄州时心境的投射。定慧院寓居期间,他虽避世而居,却以"幽人"自况,在"人初静"的世俗缺席中,构建出精神世界的绝对在场。

二、鸿影双关的象征体系

作为核心意象具有三重隐喻:物理形态:"缥缈"状其飞行轨迹的不可捉摸,"惊起回头"拟人化描写强化警觉性精神镜像:拒绝"寒枝"栖息的姿态,对应《庄子·秋水》中鹓鶵"非梧桐不止"的高洁政治隐喻:沙洲之"冷"暗喻乌台诗案后的政治寒流,而"不肯栖"彰显其"九死南荒吾不恨"的坚守。

三、冷峻美学的修辞密码

全词呈现冷色调审美闭环:声冷:漏断人静的绝对寂静形冷:孤鸿单飞的几何构图意冷:"恨无人省"的孤独价值这种"冷"恰是苏轼"外枯而中膏"(《评韩柳诗》)艺术观的体现,以极简笔墨承载丰厚情感。

四、接受史中的孤鸿回响

从黄山谷"语意高妙"的评点到现代学者李泽厚"苏轼美学代表宋代文人精神"的论断,该词持续引发阐释。其"寒枝不肯栖"的抉择,更成为后世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永恒注脚。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古风诗词

欢迎加我的微信号交流

搜索
同类文章
友情链接
关于 商务 项目 联系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云南守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19003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