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账号

二维码 微信扫描关注

让朗读丰富我们的人生——关于挚爱真情的演讲经典篇目

吴健溪 2025-09-23 15:01 浏览

朗读会让人更为厚重和精致。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

的背后蕴含的是一种文化。每一种语言都记录着一个民族的兴

衰荣辱,表达着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

气质,涵养着一个民族的生存智慧,传承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血

脉。中华民族五千年流传下来的经典文学语言,蕴藏着本民族

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财富,倾情朗读这些珍贵而美好的文

字,就是在与历代先贤进行高贵的心灵对话,就是在追寻一段

浩瀚而优秀的思想历程。

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一个锐意创新的民族,如果

没有先进和深厚的文化作为根基,脚步是不坚实的。朗读让我

们不断回望历史,远离浅薄,走向厚重;朗读让我们不断回望

文化,远离潦草,走向精致。网络文化的热潮不仅改变了人们

的阅读方式,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铺天盖

地的信息、唾手可得的百科知识、色彩斑斓的文化碎片,让我

们可以省略“踏破铁鞋无觅处”的过程,就能直达“得来全不

费功夫”的结果,就能应接不暇地享受着“获取”的快感。于

是,人们渐渐适应了“花团锦簇蜂蝶绕”“百花争向艳阳红”的

喧嚣,而缺少了“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趣,缺少了

“踏雪寻梅”的雅致和耐心,也缺少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

巫山不是云”的鉴赏力和感悟力。

经典著作是经得起时间考验和朗读推敲的作品。选材,是

朗读创作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朗读,是筛选优秀文本的重要途

径。怎么选,选什么,体现着创作者的心态,检验着创作者的

审美取向和审美格调。我们有一座丰富的文学宝库,这是一代

代中华儿女辛勤耕耘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生息的

精神根基。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从四大名著

到现代文学史上的篇篇力作,面对祖先留下的这么多精神财富

我们怎么能连细细品读的耐心都没有?怎么能为投机取巧而选

择浮浅甚至哗众取宠?筛选朗读文本的过程,需要视野开阔,

需要神宁气定。自然,看的东西多了就会慢慢鉴别出真伪优劣

看多了好东西就会一步步走向厚重、走向精致。

朗读会让人们更为真诚和朴素。读书不能光“看”不

“读”。书,为什么一定要“读”呢?曾国藩在《家训·字谕纪

泽》中写道:“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气概,非密咏恬吟则

不能探其深远之趣。二者并进,使其声调拂拂然若与我之喉舌

相习,下笔时必有句调凑赴腕下,自觉琅琅可诵矣。”笔者认

为这里说了两层意思:一是看到可遇不可求的好文字,不畅快

地读出声来,不足以淋漓尽致地抒发感情;二是不感之于外

动之于情地读出声来,也不足以深入细致地领会文字背后的妙

意。朗读绝不仅仅如《现代汉语词典》中所说的“清晰响亮地

把文章念出来”那样简单。从文字世界到声音世界的过程,需

要朗读者自身的情感置换和梳理,理解和感受是桥梁。声情并

茂的表达,彰显和丰富了文字的内涵,又不断深化了对文字世

界的开掘。真诚和朴素是其基础,也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

要达到这一境界,创作者就得实实在在,就得动真格的,就得

汗珠子掉地下摔八瓣地真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来不得虚张

声势,来不得花里胡哨。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要提出质疑了:你这里强调的是“朗

”,而我们是在舞台上“朗诵”,“朗诵”具有很强的舞台表演

功能,当然要强调形式,强调技巧,太老实、太“朴素”就吸

引不了听众。的确,“诵”与“读”是有差别的,但正如《辞源》

所释,“朗读也作朗诵”。浅吟低唱“抽绎其义蕴至于无穷”也

罢,引吭狂歌“抑扬高下其声”也罢,“诵”也好,“读”也好

它们均要向文字作品本身进行认真追问,“情动于中,才能形于

”。以真诚为骨,以朴素为容,空洞的声音和花哨的形式是

朗读的大忌。朗诵时恰当使用声、光、电等附加技术手段,恰

当融入一些表演元素,固然有助于刺激视觉观感,有助于增强

语言的塑造力,但过分依赖或强调,又会削弱对语言功力的锤

炼,分散对内容本身的关注。一个或几个人站在舞台上,仅凭

“说”就能抓住全场人的心,实在不是件容易事,但其独特

的魅力也恰恰在于此。朗读贵在“真诚”,难在“朴素”,这是

由其自身鲜明的特点和属性所决定的。《庄子·渔父》中说:“真

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天道》中说:

“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可见真诚和朴素何等重要。所以说到底,我们还是要老老实实

地把功夫下在理解和感受文字作品上,下在语言本身的表现力

上。朴素,不是不要技巧和形式,但要处理好“朴”与“巧”

“浓”与“淡”的关系。我们要追求的是“大巧之朴,浓后之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一种大美,它美在了气

质上。气质不是技术所能够完成的东西,它是一个人生活的印

记,心灵的种子,精神的延伸,是生存的状态,是对生命意义

的理解。

愿朗读成为我们的习惯,愿朗读“返璞归真”,让朗读丰富

我们的人生。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挚爱真情

欢迎加我的微信号交流

搜索
同类文章
友情链接
关于 商务 项目 联系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云南守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19003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