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关于现代诗歌的演讲经典篇目
徐亚凤 2025-09-09 09:20
浏览
次
布谷
阮章竞
远山杜鹃:布谷!
近岭杜鹃:布谷!
“快快布谷!
快快布谷!”
多么亲切悦耳,
多么动人心绪!
我像回到童年梦境,
又像还在野战露宿。
左边杜鹃:布谷!
右边杜鹃:布谷!
“快快布谷!
快快布谷!”
多么使人陶醉,
多么使人心舒!
我多么幸运又听到,
忘记了多年的布谷。
鸟喜山青水绿,
山爱莺歌燕舞,
“快快布谷!
快快布谷!”
童年的朋友,
露营的晨曲,
紧声慢声,叮咛嘱咐:
“快快布谷,快快布谷!”
布谷!
布谷!
阮章竟(1914—2000),生于广东中山县。有长篇叙事诗亿章河水》,诗集《虹霓集》、《迎春橘颂》等。
《布谷》解析
阮章竞的《布谷》以布谷鸟的啼鸣为线索,将自然声响与个人记忆、生命体验紧密交织,全诗没有复杂的意象堆叠,却以质朴的语言、回环的韵律,让“布谷”声从纸面跃出,既唤醒了童年的纯真梦境,也勾起了野战露营的峥嵘记忆,在声声啼鸣中藏着对自然的热爱、对岁月的眷恋,更传递出历经时光沉淀后的温暖与从容。
开篇“远山杜鹃:布谷!近岭杜鹃:布谷!‘快快布谷!快快布谷!’”,以方位词“远山”“近岭”勾勒出布谷啼鸣的空间范围,仿佛这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瞬间将读者带入山清水秀的自然场景中。“布谷”二字的反复出现,不仅模拟出布谷鸟啼鸣的节奏,更让这一声音成为贯穿全诗的核心符号——它不只是简单的鸟鸣,更像是自然对人的呼唤,带着“快快播种”的催促,也藏着对时节的提醒,亲切又充满生机。
“多么亲切悦耳,多么动人心绪!我像回到童年梦境,又像还在野战露宿”,由对鸟鸣的听觉感受转向内心的情感联想。“亲切悦耳”“动人心绪”直接点出布谷声带来的心理触动,而“童年梦境”与“野战露宿”两个看似无关的记忆片段,却因布谷声被巧妙串联:童年时,布谷声或许是伴人嬉戏的背景音,藏着无忧无虑的纯真;野战岁月里,布谷声可能是露营时的晨曲,映照着艰苦却热血的时光。两种记忆的交织,让布谷声有了时间的厚度——它既是童年的印记,也是过往岁月的见证,一声啼鸣,便将人拉回不同的生命阶段,勾起复杂又温暖的情绪。
“左边杜鹃:布谷!右边杜鹃:布谷!‘快快布谷!快快布谷!’多么使人陶醉,多么使人心舒!我多么幸运又听到,忘记了多年的布谷”,延续了“方位+啼鸣”的句式,却在情感上更添一层“失而复得”的欣喜。“陶醉”“心舒”是此刻的感受,而“忘记了多年”则点出布谷声的“久违”——或许是因为时光流逝,或许是因为生活奔波,这曾熟悉的声音渐渐被淡忘,如今再次听见,便多了几分幸运与珍惜。这种“重逢”的喜悦,让布谷声不再只是自然声响,更成为连接过往与当下的纽带,让人在喧嚣中寻回一份宁静与慰藉。
诗的后半段“鸟喜山青水绿,山爱莺歌燕舞,‘快快布谷!快快布谷!’”,将视角从“人”转向“人与自然的共生”:布谷鸟喜爱青山绿水的环境,而青山也因鸟鸣更显生机,这种双向的“喜爱”,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布谷声在此刻,成了人与自然对话的媒介,它不仅催促着农事,更传递着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让人体会到“山青水绿、莺歌燕舞”的美好。
结尾“童年的朋友,露营的晨曲,紧声慢声,叮咛嘱咐:‘快快布谷,快快布谷!’布谷!布谷!”,直接将布谷声称作“童年的朋友”“露营的晨曲”,赋予其拟人化的温情——它不再是陌生的鸟鸣,而是陪伴过自己成长、见证过自己岁月的“老友”,“紧声慢声”的啼鸣,如同老友的“叮咛嘱咐”,带着关切与牵挂。最后两句“布谷!布谷!”的单独成句,如余音绕梁,让这啼鸣在读者耳边久久回荡,也让这份对自然、对岁月的眷恋,定格在最纯粹的感动中。
阮章竞的诗歌向来善于从生活与自然中捕捉灵感,《布谷》便是典型代表。他没有用华丽的辞藻修饰,仅以布谷声为核心,串联起记忆、情感与自然,让简单的鸟鸣有了丰富的内涵——它是童年的符号,是岁月的印记,是自然的馈赠,更是人对宁静与美好的向往。读这首诗时,仿佛能听见山间此起彼伏的布谷声,能感受到诗人对过往的怀念、对自然的热爱,更能在声声啼鸣中,寻回一份属于自己的、关于时光与美好的记忆。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