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账号

二维码 微信扫描关注

【语言传播的发声艺术】 12.3.1 呼吸器官的呼吸原理

绿萝 2025-11-06 15:33 浏览

关于气息在语言传播中的

核心作用与科学原理


一、气息在发音中的三大核心作用

声带振动的基础动力

气息是声带振动的唯一能量来源。

当肺部气流以20-

30cm/s的速度冲击声带时,

声带边缘产生周期性闭合与振动,

形成基频(如男性约110Hz,

女性约220Hz)。

这种振动通过口腔共鸣腔放大,

最终形成元音(如/a/、/o/)

和浊辅音(如/m/、/n/)

的声音素材。

实验表明,

声带振动所需的

最小气流压力为0.5-1.0kPa,

低于此值将导致声音嘶哑或失声。

吐字器官的直接作用力

清辅音(如/p/、/t/、/k/)

的发音完全依赖气流

对吐字器官的冲击。

以双唇音/b/为例,

发音时双唇闭合

形成6-8kPa的气压差,

当气流突然释放时产生爆破音。

这种作用力与吐字器官的接触面积、

气流速度呈正相关,

直接影响发音清晰度。

研究表明,

播音员发音时气流速度

需达到15-20m/s,

才能保证字音穿透力。

情感表达的生理载体

情感状态通过神经调节

改变呼吸模式,

进而影响声音色彩。例如:

疑问时:膈肌上提3-5cm,

胸廓扩张度降低30%,

形成气声效果 -

愤怒时:胸内压瞬间升高至5kPa,

气流速度达25m/s,

产生爆破音 -

紧张时:呼吸频率从12次/分

增至20次/分,

气流稳定性下降40% 

这种生理-心理联动机制,

使气息成为情感表达的"第一信号"。

二、呼吸系统的精密结构

核心器官功能解析

横膈膜:吸气时下降1-2cm,

使肺容积增加500-1000ml,

形成负压差

肋间肌:收缩时肋骨上提15°,

胸廓横径扩大8-10cm

肺组织:含3亿个肺泡,

总表面积达70㎡,

确保气体交换效率

呼吸通道的声学特性

气流从鼻腔到声门的

路径长12-15cm,

直径2-3cm,

形成特定的声学阻抗。

实验显示,

当气流速度超过15m/s时,

通道内会产生湍流,

导致高频成分(2000Hz以上)

衰减30%,

这正是播音员

需要控制气流速度的原因。

三、呼吸控制的科学原理

气压差动力学

吸气时胸腔容积增大,

肺内压降至-0.5kPa,

外界空气涌入;

呼气时胸腔回缩,

肺内压升至+1.5kPa,

气流排出。

这种压力差与容积变化

遵循波义耳定律(PV=常数),

在播音中表现为"吸-停-呼"

的三段式控制。

神经调控机制

延髓呼吸中枢通过

迷走神经调节呼吸频率,

正常为12-20次/分。

播音时需通过皮质

抑制实现"胸腹联合呼吸",

使呼吸频率降至8-10次/分,

单次吸氧量达1500ml,

是日常呼吸的2倍。

四、常见问题的生理学解释

气息不通畅:

多因横膈膜活动受限

(如长期胸式呼吸),

导致肺活量下降30%

换气障碍:

与声门关闭反射过强有关,

正常换气时间应控制在0.5秒内

情感表达缺失:源于呼吸模式固化,

需通过"情感-气息-声音"

的链式训练重构

本讲内容基于人体声学实验数据

(如喉镜观测、气流动力学分析)

和播音生理学研究,

后续将深入讲解

"胸腹联合呼吸法"的

具体训练方法。

建议进行每日5分钟的

"吹蜡烛"练习

(距离30cm,保持火焰倾斜45°),

以增强横膈肌控制力。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朗诵教程

欢迎加我的微信号交流

搜索
同类文章
友情链接
关于 商务 项目 联系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云南守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19003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