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课程由入门到进阶】52.强化课程 第四讲 播音创作基础综合串讲(四)
绿萝 2025-08-14 15:36
浏览
次
一、感受:播音创作的基石
定义
播音员的感受是
"感之于外,受之于心"
的双向过程:
输入:语言符号→
客观事物刺激
输出:内心反应→
情感运动状态
分类体系
形象感受(具象化感知)
感官层面:视觉(如画面联想)、
听觉(如音效想象)、
味觉/嗅觉
(如"苦涩回忆"的具象化)
知觉层面:空间(场景远近)、
时间(节奏快慢)、
运动(动作连贯性)
逻辑感受(抽象关系把握)
基础类型:并列、对比、
递进、转折
高级结构:主次区分
(如新闻导语突出)、
总括归纳(如结尾升华)
关键认知
具体感受是单点触发,
整体感受是综合发酵
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
=感受积累×稿件推进
二、情景再现:
从文字到情感的转化器
核心逻辑链
稿件原型→画面构建
→态度生成→情感投射
操作四步法
理清头绪:
标注稿件中的"5W"要素
(Who/What/When
/Where/Why)
设身处地:
空间代入:
如播报灾区新闻时想象废墟气味
角色置换:
第一人称视角处理人物对话
触景生情:
正向案例:描述"春节团聚"时
调动个人记忆中的爆竹声
风险警示:避免过度自我投射
扭曲稿件本意
现身说法:将画面感转化
为语流重音、停连设计
再造想象原则
锚定三要素:
稿件描述(60%)、
普遍认知(30%)、
个人经验(10%)
禁忌:脱离稿件的
"创造性发挥"
(如虚构人物背景)
三、情与景的辩证关系
情景交融三层次
基础层:画面清晰度
(景的具象化)
进阶层:情感饱和度
(情的真实性)
融合层:符号→意象
→意境的转化
(如"枯藤老树"不止于景物,
需传递孤寂感)
经典误区警示
技术派:过度追求
画面细节导致情感僵化
感觉派:
沉溺自我情绪忽视稿件逻辑
正如播音泰斗张颂所言:
"二度创作的灵魂,
在于用规范化的声音
完成个性化的抵达。"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猜你喜欢
- 搜索
-
- 同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