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关于古风诗词的朗诵经典篇目
绿萝 2025-10-24 16:59
浏览
次
子猷访戴
[南朝宋]刘义庆
王子猷居山阴②,夜大雪,眠觉③,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④,咏左思《招隐诗》⑤。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⑥,即便夜乘小船就之⑦。经宿方至⑧,造门不前而返⑨。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
①子猷: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之子。戴:戴逵,字安道,
东晋画家。②山阴:地名,今浙江省绍兴市。③眠觉:睡觉醒来。④彷徨:徘徊。⑤左思:西晋著名诗人,他的《招隐诗》有二首,其中“杖策招隐士”一首歌咏了清高的隐士生涯。⑥剡:古县名,故址在今浙江省嵊州市西南。⑦即便:随即。⑧经宿:经过一夜。⑨造门:到了门前。
子猷访戴解析

一、典故溯源
本故事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记载东晋名士王子猷雪夜访戴逵却过门不入的逸事。王子猷(王徽之)为书圣王羲之第五子,戴逵(字安道)为隐逸名士,擅书画琴艺,二人以精神相契而交往。
二、文本精读
事件脉络
山阴雪夜,王子猷醒来见雪景皎洁,命酒吟诗,忽忆戴逵居剡县,遂连夜乘舟前往。经一夜航程至戴家门
关键动作链:眠觉→开室→命酒→咏诗→乘舟→造门而返
点睛之语:"乘兴而行,兴尽而返"彰显魏晋风骨
意象解析
雪夜:以"四望皎然"营造空灵意境,隐喻士人高洁心性
《招隐诗》:左思之作暗合隐逸主题,触发访友之兴
剡溪舟楫:成为后世文学中"率性而行"的经典符号

三、文化意蕴
名士风范
故事体现魏晋士人"重过程轻结果"的生命哲学,通过"造门而返"的非常之举,超越世俗礼法,追求精神自由。此典衍生成语"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成为率性而为的代名词。
美学影响
文学:李白"子猷船"、杜甫"雪下船"等化用此典
绘画:元代黄公望《剡溪访戴图》等作品再现雪夜行舟场景
琴曲:《西麓堂琴统》存同名古琴曲
四、现代启示
在功利主义盛行的当下,王子猷的"兴尽而返"提示我们:
珍视行动本身的精神价值,而非执着于结果
保持率真本性,拒绝形式主义的束缚
在快节奏生活中,守护"兴之所至"的诗意瞬间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