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关于古风诗词的朗诵经典篇目
绿萝 2025-08-28 16:19
浏览
次
秋 思
[唐]白居易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①。萧条秋气味,ān未老已深谙②。
【注释】
①砧:捣衣石,这里指捣衣声。②深谙:熟悉。
夕照如火,晴空碧蓝,云朵各异,弯月如弓……面对如此绚烂的金秋,诗人却感受到了一种“萧条秋气味”。因为此时此刻,大雁南归,而他却身在异乡,思念家人。如果这首诗后四句由你来写,眼前之景,会让你生出怎样的心情呢?你能试着改一改吗?
《秋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日的萧瑟与诗人的深沉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赏析:
首联: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意象对比:以“红于烧”形容夕阳如火,与“碧胜蓝”的澄澈晴空形成色彩上的强烈对比,展现秋日傍晚的壮丽。
炼字之妙:“烧”字生动表现夕阳炽烈,“碧胜蓝”化用《诗经》“青出于蓝”,凸显秋空的高远明净。
颔联: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
动态描写:“兽形云”喻云朵变幻如兽,与“弓势月”(新月如弓)的静态美相映,勾勒出秋夜天象的灵动与清冷。
时间暗示:“月初三”点明秋夜,暗示时序更迭,为后文抒发"秋思”铺垫。
颈联: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
双重视角:
雁思:北雁南飞,暗合游子思归(白居易此时或在外任职,借雁抒怀)。
砧愁:捣衣声遍布江南,象征闺中思念(化用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但更显秋愁弥漫)。
空间张力:“天北”与“水南”形成辽阔的空间对比,烘托离愁的绵长。
尾联:萧条秋气味,谙未老已深谙
情感升华:直陈秋景的萧瑟,而“未老已深谙”一句尤为沉痛——诗人未至暮年,却已深刻体悟到人生的沧桑,透露出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洞察。
“谙”字点睛:化用刘禹锡“谙尽人间味道”,凸显白居易晚年诗风的淡泊与哲思。
艺术特色
色彩与动静结合:红、碧、云、月构成秋日画卷,动静相生。
意象群呼应:雁、砧、秋气等意象层层叠加,强化“秋思”主题。
语言凝练:五言律诗工整,但情感深沉,如“愁满水南”四字即写尽离恨。
情感内核
诗表秋景,实抒人生之慨。白居易在宦海浮沉中,借秋日物候表达对时光易逝、羁旅孤寂的体悟,尾联的“深谙”二字尤为苍凉,展现了诗人晚年的通达与怅惘。
注:
① “砧愁”:捣衣声代指思妇之愁,秋日常有捣衣习俗。
② “谙”:熟悉、深知,此指对人生况味的深刻理解。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