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开启新篇章(中学版)——关于党政祖国的演讲经典篇目
吴健溪 2025-08-17 09:39
浏览
次
新时代,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消除贫困。截至2020年5月,全国97%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4%的贫困县实现摘帽。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的 10.2% 降至 2019年的 0.6%。
祖国美离不开乡村美
乡村蝶变的“领头雁
21年前,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代村还是个村民人均负债 1000余元、村集体负债386万元、法院传票多达126张的“落后村”。当年31岁的王传喜临危受命,当上了村党委书记。他大刀阔斧地改革,发展经济。上任后王传喜根据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带领党委班子根据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给予帮扶,同时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让每个需要帮助的人都能自食其力。
2018年,王传喜提出建设覆盖代村周边10多个村庄的“田园新城”项目。随着项目如火如茶地推进,环境优美的园区吸引了多家企业、科研单位入驻。2019年初开工建设的“印象代村”项目,2020年初正式投入使用,成为“夜经济”的新高地。
2020年正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王传喜为百姓办事一件接着一件,干一件成一件,每件事都办到人们心坎儿上;他还将基层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践行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中,诠释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2020年,代村还向湖北捐赠300余万元,助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脱贫攻坚基本方略使代村的产业兴旺,多产业成为代村脱贫致富的“助推器”。
大凉山深处的“扶贫先锋号
在四川大凉山的深处,有一趟特殊的列车,它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小慢车”。在当今追求速度、高铁纵横交错的年代,为什么还会有绿皮“小慢车”呢?“小”是因为它全程只有 353 公里,“慢”是因为高铁只要1小时就能跑完的车程,这辆车要跑9至10个小时。但是,“小慢车”是一趟最热闹的列车,鸡、鸭、牛、羊等家畜,土豆、葡萄等各类农产品塞满了车厢。“小慢车”被大凉山彝族人民称为“移动的集市”,他们把农副产品通过“小慢车”运出大山,卖到附近的镇上,然后买上日用品再坐车回家。车次编号是5633/5634 的“小慢车”每天对开一列,横穿四川凉山州贫困地区,其间还有两个国家级贫困县。小慢车的票价一直按照1995年的标准执行,最低只要两块钱,全程25.5元货物不收钱。中国铁路总公司每年因为“小慢车亏损1000多万元,但是它在扶贫攻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读到这里,你可能明白了,“小慢车”是一趟扶贫列车,它承载着为大凉山人“精准扶贫”的光荣使命,是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具体呈现。对于沿线村民来说,“小慢车”是他们生,也是“希活的一部分,是很多人的“生命线”,也是“希望线”。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阶段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重点之一就是要解决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
拓展阅读
脱贫路上,人民的伟力
脱贫攻坚既要加强外在的“输血”,也要激发内在的“造血”。只有充分激发贫困人口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释放贫困群众努力奋斗的潜在能量,才能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建在田野里的职业大学,培育新型农民。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被称为“建在田野里的职业大学”因为老师在田间地头教学,学生也有来自周边的农民。学生们学到各种特色技术,就业率高达95%。新型农民“持证上岗正成为一种趋势。
农民当网红,助推乡村振兴。
广西灵山县的“巧妇9 妹”甘有琴成了一位拥有千万名粉丝的网红。她利用电商平台,免费为家乡灵山县代言,销售荔枝、蜜橘、芒果百万千克。她还帮助家乡1200多户农户增收400多万元,成为“新农人”的典型代表。她感谢碰上了好时代,是这个时代成就了今天的“巧妇9妹”。
“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现代农业。
近年来河北省魏县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按照“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的思路,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业资源,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长效扶贫经营模式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等特色产业项目,形成上百个特色产业村,有效帮助当地贫困群众实现增收。
返乡创业,助推生活富裕。
在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有一个叫李大成的人,原本在北京打拼多年站稳了脚跟,却在 2017年决定归家种菜。李大成回乡承包了116亩土地种黄瓜,当起了职业农民。在通过科学种植实现致富梦的同时,他还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更多乡村,像李大成一样返乡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给农村带来了新观念,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让农村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中国的发展,靠的是实干精神、担当精神和探索精神。奇迹是干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全面小康也是干出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人民一定能,中国一定行!
脱贫,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金鸡乡的“金扁担”挑起乡村经济
云南是全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是重点。保山市隆阳区金鸡乡是革命老区,因为地理位置偏远,经济总是发展不起来。云南省政府坚持“在共同发展的道路上,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理念,在金鸡乡建起万亩生态观光农业工程。
万亩生态观光农业工程,通过土地流转和让返乡农民再就业的方式持续“输血”,由专业团队种植和管理金鸡乡万亩土地,打造出“云花、云果、云菜”三大名片,成为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的“金扁担”。截至2020年3月,生态观光农业园种植土地9550.3亩,实现了农民增收。
同时,万亩生态观光农业园让村民感受到现代农业带来的好处,村民的观念发生改变,乡村更和谐,乡风更文明。
脱贫攻坚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因人因户因村施策,解决贫困人口的问题,能真正做到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让贫困户融入产业链,才能稳定脱贫不返贫。
拓展阅读
建设美丽乡村,增进民生福祉
“我要活到 100 岁。”曾因病致贫的80岁老太太,家里有一个账本,记着她一年的收入:二亩地,流转费加耕地补贴,1450元;全年低保费2300元;60岁以上老人养老金全年1300元;扶贫产业项目分红全年 1200元,总收入6250元。这些钱足够老人吃好穿暖。政府还免费给她通了自来水、有线电视、天然气等她激动地说:“我要活到 100岁。
健康扶贫好政策。
2018年7月,河南叶县龙泉乡娄樊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任宝红因阻塞性肺气肿住院治疗,花费1766.45 元,通过享受贫困人口“5+1’医疗保障,出院时只付了53.26 元钱。“现在看病既方便又便宜,多亏了党的健康扶贫好政策。”任宝红地说。
扶贫先扶智。
让贫困家庭子女受到良好教育,站在公平的起跑线上,是教育扶贫的目标和使命。义务教育阶段为了教育均衡发展,能够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政府实施了很多政策,如就近上学、营养午餐、生源地助学贷款等,真正让偏远地区的学生享受到教育改革带来的福利。能够让老百姓享受优质教育就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具体体现。
民生无小事。
2020年,通过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P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农村贫困人口民生福利得到改善,人们品尝到了生活的甜美。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赋予“小康’新内涵。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用“小康”来诠释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2012年十八大提出,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第一个百年目标。从基本的脱贫攻坚到长远的乡村振兴,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小康,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发展和完善,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开拓新境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精神。
时间轴“讲述”国家脱贫攻坚的故事
1986 年我国第一次制定国家扶贫标准——1995 年建立了“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简称国家级贫困县——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2014 年公布全国832个贫困县名单——2015 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建立全国统一的扶贫开发信息系统——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19年3月5日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2019年10月成立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领导小组——2020 年年底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对世界的贡献
消除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联合国《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指出,“决心在现在到2030年的这一段时间内,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与饥饿”。数年来,世界各国一直致力于全球贫困治理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全球贫困率从1999年的28%,降至2015年的10%。到2020年,中国提前10年消除贫困,为世界做出巨大贡献。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猜你喜欢
- 搜索
-
- 同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