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账号

二维码 微信扫描关注

新时代开启新篇章——关于党政祖国的演讲经典篇目

徐亚凤 2025-08-15 10:08 浏览

祖国美离不开乡村美

我们都知道,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现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国情看,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乡村发展不充分。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就要发展乡村经济。    

打赢脱贫攻坚战

好干部王丰华贴满梦想的“梦想墙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湍口镇的迎丰村最特别的地方,是村口的一面墙。这面墙上贴满了粉色的小纸条,上面写满了村民们的梦想。原来,这是一面“梦想墙”。王丰华讲过,这面墙就是他对大家立下的“军令状”

2013年年底,得知村集体负债100多万元,王丰华坐不住了站出来担负起带领全村还债的责任。他担任村主任时,由于经费不到位,买不了建筑材料,修建的文化礼堂成为“烂尾楼”工程。王丰华带领村干部,撸起袖子一头扎进工地,披星戴月地充当起了建筑工人。为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王丰华带头捐款1万元,村民们自发捐款 34万元,终于让工程起死回生。现如今,古朴庄重、宽敞明亮的迎丰村文化礼堂,已经成为当地的五星级村文化礼堂及廉政教育喲淑千基地。

在王丰华的努力下,村民们的心愿一个一个地实现了三轮车都难走的小路,变成了4米宽的双车道;老百姓意见很大的垃圾房被全部清除,实现了垃圾直运;快倒塌的知青居住点被改成了养老驿站,开设了老年食堂,老人们的餐费有一半是王丰华自掏腰包贴补的……迎丰村的主要经济作物是山核桃。家家户户都种上了山核桃,村里经济好了,旅游业也发展起来了。

2019年6月,王丰华因病去世,离开了已经大变样的迎丰村离开了热爱和信赖他的亲人、朋友和村民。作为一名有26年党龄的基层党员干部,王丰华用生命锻造了熠熠生辉的“迎丰精神”如今,这面“梦想墙”也是圆梦村民、圆梦迎丰的最好见证。

像王丰华这样的优秀驻村干部还有很多,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拼命干,努力干,让更多的贫困村迎来丰收、富裕!

十八洞村,“我们脱贫了

有部电影叫《十八洞村》,讲述的是十八洞村村民致富的故事。电影主角杨英俊是一位退伍老兵,他相信苗寨人凭着祖辈留下来的田地也能翻身致富。最后通过国家政策的引导,改变传统的产业模式,与时俱进,村民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美好生活。

和电影中一样,位于湖南湘西花垣双龙镇的十八洞村的确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小村庄。2013年11月之后,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十八洞村发展千亩猕猴桃产业。同时,十八洞村还因地制宜,发展旅游、蜜蜂养殖、苗绣等产业。如今的十八洞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塞子里的村民脱贫致富,人均纯收入从2013 年的 1668 元,增加到了 2019年的 14668 元。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脱贫攻坚既要加强外在的“输血”,也要激发内在的“造血”只有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释放贫困群众努力奋斗的潜在能量,才能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农村民生改善,农民幸福满满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重视和改善农村民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所在。

易地扶贫搬迁。当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易地扶贫搬迁便成了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2016年,居住在甘肃省古浪县南部山区的村民告别“穷窝窝”,集体搬迁到黄花滩生态富民新村村民在日光温室采摘辣椒移民区富民新村。换一方水土富一方人,按照“搬得出、留得下、能就业、有保障”的要求,搬迁群众正“跨越式”奔小康。至2020年7月初,富民新村已经建成日光温室 422座,养殖暖棚2199个,羊存栏2.58万只牛存栏 2000头,村民迎来幸福的新生活。

“我要活到 100岁。”一位80岁的农村老太太,家里有一个账本,记着一年的收入土地流转费加耕地补贴1450元全年低保费 2300元;老人养老金全年1300元;扶贫产业项目分红全年1200元,总收入加湖北宜昌,农村扶贫宣传标语起来有6250元。这些钱足够老人吃好穿暖。政府还免费给她通了自来水、天然气,安装了有线电视,还为她办了人身意外保险。老人开心地说“我要活到 100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9年,重庆市梁平区的龙溪河水质持续改善,由过去的劣V类提升并稳定维持在Ⅲ类水标准。“河畅、水清、坡绿、岸美”的生态美景正逐步呈现。

重庆市梁平区龙溪河

民生无小事。2020年,通过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让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得到改善。这些政策落实到人身上,是具体、鲜活、有温度的。

教育扶贫精准发力

教育扶贫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路径之一。“越穷的地方越难办教育,但越穷的地方越需要办教育,越不办教育就越穷。”教育扶贫也是提升扶贫脱贫质量和可持续性扶贫的有效路径。

“大眼睛”女孩人生的成功转变

1991年,家境贫困的7岁女孩苏明娟无意间被摄影师拍下了“大眼睛’的照片,她眼神中对知识的渴望震撼了千万人的心灵。

苏明娟与当年的“大眼睛”宣传照片合影当这张“我要上学”的照片成为希望工程的宣传照片后,像苏明娟这样的贫困孩子的人生发生了巨变。我们看到,从安徽金寨县的第一所希望小学开始,截至2019年已有20359所希望小学扎根在贫困地区;从帮扶一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到2019年617.02万家庭困难学生得到资助…过去30年开展的希望工程不仅是教育扶贫的有力举措,更改变了无数像苏明娟一样的贫困孩子的命运,打好了扶贫脱困的根基。

在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下,2003年苏明娟考入安徽大学。工作后的苏明娟把每月工资的一部分用来资助一些贫困生。苏明娟曾经说,自己就是受到希望工程资助的贫困生,她觉得自己很幸运,所以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也要尽可能帮助别人。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扶贫在扶贫脱贫中取得了明显成效。教室里响起的琅琅书声,就是贫困土地上最动听、最有生命力、最具希望的声音。

资料链接

对特殊儿童群体的保护和关爱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关爱特殊儿童群体的工作尤为重视。

截至2018年,“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帮助78万多名无人监护的农村留守儿童落实受委托监护责任人,为 18 万多名无户籍农村留守儿童登记落户,让1.8万多云南省牟定县罗武村的留守儿童周利君,从小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在政府、学校和老师名失学辍学的农村留守儿童返校复的关心下,她坚强,懂事,好学,从小就有学。“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累个跳舞梦……计为 12.2万名残疾孤儿免费开展手术矫治和康复。

(摘自《经济日报》的《兜牢民生底线 共享改革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政事业发展综述》一文)

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民生工程夯实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农村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村民生极大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生动图景。如今的乡村,正行驶在振兴发展的快车道上。

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在世界上的贡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首位目标是消除贫困。消除一切贫困是人类面临的最艰巨的挑战。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提出,到2030年消除一切形式和表现的贫困包括消除极端贫困。2020年,中国提前10年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素材TV专业制作各类舞台晚会演出比赛高清LED背景大屏幕视频。

朗诵背景视频演讲背景视频朗诵配乐演讲配乐诗歌朗诵少儿朗诵朗诵比赛朗诵订制


党政祖国

欢迎加我的微信号交流

搜索
同类文章
友情链接
关于 商务 项目 联系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云南守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19003106号-1